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班级管理
袁云仙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辅处小学 553100)
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成败,所以做好班级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任,作者以多年对班级管理经验认为: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多沟通,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人格及威信,多建立一些班级制度,协调各种教育工作,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及班会,明确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敬佩,只有学生的全力配合才能有一个好的班级。
相对于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也是一个能够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新天地。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 直接关系到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做好班级工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我对班级管理工作做了如下尝试。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这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要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关键要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研究能力;其次,要培养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班主任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理想……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健康状况。在一个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类同学:学习成绩不佳但他们热衷于帮助同学,对班级活动很积极参与,班上的同学很喜欢和他们交往,而且很愿意听其组织安排,这类同学,班主任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管理人才。这样做,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常常激励他们自觉学习,转变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班主任要学会如何管理班级 。 班级的组织管理,只有在班主任与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活动中才能实现。这一切能否变为现实,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直接关系,也与班主任自身的修养、人格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威信直接相关。 班主任在组织、管理班级时,应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去影响和推动班级活动的开展。其教育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班级常规制度。班主任应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以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一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参与为原则。 2、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主要包括:与班级任课教师的配合,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3、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机制。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班级档案分为学生个人档案与班级集体档案两大类,以记载事实为主。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自己工作的有关材料,如班级计划、工作总结、谈话记录、班主任日记等。 4、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要加强培养指导班级活动的能力,班主任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最好能够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比如我每一学期都会选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教育班会,当然从内容主题的角度看,班会与德育直接相关的较多,但不同年级还有一些与年级阶段、年龄段相关的独特内容。班级集体形象和良好风气的形成,不仅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也要靠舆论宣传,所以班级还可以自办刊物、网页等舆论宣传活动。 5、开好班会,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适时参加学生自己组织的班会,听取班委会总结的班级工作经验,处理班级问题,对他们面临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让学生在快乐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适应客观环境的能力。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可以将本班同学兴趣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互相了解、互相促进,有针对性的提出扎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