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
巴合提古丽 . 木拉提别克
( 新疆额敏县霍吉尔特牧业寄宿制学校)
摘要:从实际出发,切合学习需求,形成学习情趣,自主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板块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 多元 开放 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因素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调整课程内容,优化学习方式,变革评价机制作为重点,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在许多地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却在下降,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下降。我市语文教研员刘湘玉主任曾经选择了国家示范性高中、省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师生,通过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状况,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递减。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城市学生又较农村学生严重。这就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当前许多地区语文教学现状的强烈反差。当代智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动机,它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动机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语文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语文教学要再现创设和生成文本情境、社会情境以及认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因素,让学生主动探究,独立阅读,深入思考,勇于创造。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趣因素,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当前语文课程和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要素。而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创设语文学习情趣的因素是很多的,有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的,有课程教材方面的,有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方面的,还有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方面的,等等。笔者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应该重视以下因素和作用。
一、从实际出发,切合学习需求,形成学习情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目标具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重书本轻社会(人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探究研讨,重显性效应轻隐性内化感染等,长期牢固存在。语文学习失去了情、意、知、趣;甚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左”的思想的浸染,形成了语文教学的“伪圣化”“假崇高”的倾向,用一套“政治术语”和“公共思维模式”来钳制学生学习的个性体验和真实需求,语文教学脱离学生思想,远离学生心灵,隔断社会需求,漠视人生体验,而完全自成一套封闭狭窄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链,与大众话语体系相去甚远。要克服以上不良的倾向,必须打破通常的习惯做法,摒弃积久的思维定势,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二、自主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板块
语文学习以一篇篇文章组合成或题材相关或主题相似或写法相同或时代相近的单元教学模式。进入教科书、单元系列以后其原来单篇的文章就具有了特定的审美价值和结构形式,不完全是作者写作或发表当时的那种符号意义和话语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擅变,有些文本原来表现出来的理念、主题、善恶等已发生了改变,具有了阅读现时的生成意义。即使一些流传广泛且历时长存的经典作品,它们在表现人类的永恒话题如物质与精神、文明与野蛮、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死亡等话题价值与意义上也在发生微妙个潜在的变化。经典之作所反映的世界也在作者、文本、读者(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解析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了新的意义。语文教学的生成意义、目标内容、思想意蕴应与社会时代、。灵情意相一致,使教学目标显现立体化、动态性的特征。课程、教材、内容的多少深浅应与学生现时的需求和身心特征相一致。课程、教材的目标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特色,呈现多元化、多向性和整体趋势。这就需要学生参与、确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背景,使语文教学切合需求、有用,发挥语文学习的情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