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节音斯古丽 . 热玛扎提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节音斯古丽 . 热玛扎提
 ( 新疆额敏县霍吉尔特牧业寄宿制学校 834600)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引人关注,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其中多媒体教学是重要一方面。本文在分析新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更多体现人文性,突出语言文字魅力和教师个性,慎用多媒体,降低“现代化”。
[关键词]:语文课改   多媒体  耳目一新  情感熏陶
一、语文新教材的新特点
根据国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社编写了新教材,经过从初一到初三一个轮回的使用,我感觉到这套教材是比较成功的教材,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的思想。教材的修订指导思想明确,就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兴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选文富有情趣、贴近生活。新教材中的选文不拘一格,以前都是名家的名篇,或是过于注重政治的文章,或过于注重文学类的文章,而新教材中选了很多读起来上口,内容有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如《童趣》中的儿童世界让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读着、揣摩着、想象着。一首《化石吟》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查资料、看录象、写调查报告,忙得不亦乐乎。还有《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富有亲和力的文章,驱使学生主动介入,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于是课堂上就有了“质疑问难”、就有了“热烈讨论”、就有了“想象和幻想”等开放而活跃的场面。
(二)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让师生耳目一新。综合性学习把游戏的魅力融合到学习中,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去深入探索。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自然,搜索语文现象;走上街头,和行人对话,寻找病句,把语法教学搬到大街上进行,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语文。又如“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活动课,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黄河的地理、文化知识,阅读并背诵歌唱黄河的诗篇,关注黄河的生态环保问题。课堂上,通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品读诗文来深化学生对母亲河的感情,激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这种开放的教材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课堂充满了情趣。
(三)教材更有益于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材选编的课文,使语文课堂可以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网络、阅览室、书报媒体,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堂,促使学生主动使用图书、网络资料,把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如《月亮上的足迹》,可以与单元综合活动结合,课外搜集关于月球的知识,然后编辑关于月球知识的科技手抄报。如教学《风筝》,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在搜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以“走近鲁迅”为话题的座谈会,然后再阅读《风筝》,读出自己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新教材与多媒体课堂教学
近几年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推出信息技术高歌走进课堂教学之时,所以不管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大势所趋,往往谈到新教材就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如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现实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乐观,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并不能代替传统的自然的教学形式,正像发明了电影时“班级上课形式将被代替”的想法让现代人感到天真一样,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媒体技术也不是万能的。语文教学是人文化程度很高的语言能力学习形式,人与人的面对面的交流更贴近、突出语言的本质,更能让学习易于接受和领会传授的内容。所以,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尽量降低“机械化”。新教材更体现人性的关怀,注重人际的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课堂更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而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打个比方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中餐式”的,而被多媒体所取代的课堂变成了“西餐式”的。做中餐如果过多地依赖于程式化的、机械式的手段就不会是地道的中餐了。尽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中餐味道不同,而不像西餐的麦当劳,由于是使用同样的程序和机器做出的,使得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都是同一个味道。
培养学生不能使用程序化的、机械化的自动化生产的形式,而是要突出人性的个人魅力。尽管在新教材中体现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不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或无法再现某些场景,而通过想象力也无法理解时,这是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形式来展现相关内容。如《黄河颂》这一课,便可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激发学生的感情,展示黄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可见,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事物的动态,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还可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
(三)使用多媒体文字要简洁。多媒体课件不能变成讲稿,把要讲的所有话都在屏幕上展现是最大的失败,这样教师在上课时会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正确的做法是文字要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只需展示提示性的和归纳性的文字。
(四)多媒体不能取代黑板。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现形式尽管生动活泼,但是,不能把黑板的功能全部取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需要经常在黑板上书写提示语、强调语或新想法等,黑板是最便捷的媒介。尽管,有时在电脑中也可以输入文字,但是一方面不够灵活,另一方面没那么生动和亲切,在黑板上书写的同时也是一种示范,毕竟书写文字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许兆河: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2]周琼平: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及对策,
   [3] 彭辉: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