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差异的途径及策略的探索--作者:兰艳梅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中学      545206
 
摘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初中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差异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探索发现学生差异的一些有效途径及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能力差异;分层教学
普及九年义务教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国家的好政策。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怎样才能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呢?我认为发现学生的差异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一、通过不同途径发现学生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认知结构、心理状况、兴起爱好、个性特长、技能、智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给予有层次差异的教学,是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途径:
1、通过课堂表现洞察学生的身心差异
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课堂表现。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利用自己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弄清导致学生差异的原因,为进行层次性教育打好基础。我认为导致学生课堂表现差异的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侧重于指学生受遗传等因素影响形成的先天素质。非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性格。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不论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如何,都愿意踊跃表现。而内向性的学生则相对比较沉默;②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其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③家庭及其他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可采取家访、谈话等措施了解学生的状况,为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通过测试发现学生水平差异
水平差异主要指学科成绩差异,可以在查阅学生的档案、客观评估学生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笔试或口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发现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通常是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每单元和章节甚至每阶段都进行小测试,这些成绩往往是判断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重要标准。但是,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保证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是独立完成的,能真实反映自身的学习水平;二是不能单纯按学生题目的对错率或考试分数的高低来给学生定层次,因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如身体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等;三是不能由一、两次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层次,应该有一个相对长期的考察过程。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考察学生的潜力差异
学生的成绩欠佳、课堂表现不好,并不意味着该生的潜力不行。老师应重视这些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充分挖掘其潜力,提高他们的水平。开放题的演练和评阅是发现潜力差异的重要途径。数学开放题,又叫数学开放型题或数学开放性题通常的理解是指“条件”、“结论”、“答案”、“解决方法”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题目的条件并不完备或其结论并不唯一确定;②题目的要求是明确的,但具体解答形式是不确定的。例如:写出一个过二、四象限的正比例函数,只要满足比例系数小于零即可,如y =-2x,y = -x 等等;③问题解答的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④问题解答的过程或结果可以反映解答者在知识、认知水平、文化背景、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对开放性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在不同阶段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不相同,有些问题的开放度对部分学生是合适的,有意义的,但对部分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无意义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和设计适合的开放题来考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题目本身很重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差异更重要。在让学生做题之前,可以给题目的不同答案设等级,不同的等级反映学生的差异。
二、针对学生差异所采用的策略
1、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是公平原则。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层次有差异,但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存在特别重视或轻视。应该致力于选拔尖子生,转化差生,带动中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激发各类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特长。三是发展变化原则。应以发展的观点分析学生所处的层次。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的变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免挫伤学生积极性。
2、对不同学生授予有差异的数学
发现学生差异后,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分层教育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并将层次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1)学法指导的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2)落实知识点的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依据教学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而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对这一知识点经过横向联系、内在分析达到广泛落实;(3)练习、作业层次。作业和练习一般为两个层次,即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4)矫正的层次。分类考核后,教师区别检测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了解学生层次并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能激发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各类学生的特长,体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陈德智 :浅谈“分层教学    分步到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李秀美,马卫军: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4,(2)
         [3]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