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石莲小学校 638016
当前,小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或者害怕作文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感觉没有东西可写。他们为了应付只能搜肠刮肚、胡编乱造,甚至随手拿来作文选照搬拷贝,文章内容空洞、虚假、乏味,缺少童真童趣、真话真情,无病呻吟,矫柔造作。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素材,无内容可写,自然头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感到困难的是怎样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一旦解决素材问题,那学生作文自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因此,,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出上乘之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我总结从教小学语文20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觉得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有以下途径:
一、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渠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里面有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有丰富体验的人才写文章才不会无病呻吟,苍白无力。所以,我们应该多指导学生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素材。二是关注家庭生活。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不失时机地撷取习作素材。如每年的除夕夜、做小厨师、洗衣服、接电话、电脑上网等。三是关注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乐意参与,它是学生积累素材最主要的渠道。
二、阅读与摘记积累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可行的条件。我们可以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看书,并鼓励学生去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好书可看。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写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记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他们记下。读完全书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性的读书笔记。
三、背诵积累
元朝程瑞礼在《程氏家熟读书分年日程》中谈到写作要读韩愈的文章时说:“日熟读一篇或二篇,亦需百遍成诵,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子也------”所以,教师应该鼓励、指导和严格学生背诵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歇后语、名篇佳作等,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成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
四、观察积累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地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已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五、练笔积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一)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学习负担,可以把“每日一记”中“记”改为“忆”,只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善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二)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学生最喜欢听故事,让他们续编故事,则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对现有的课文进行改写、续写、把教材变素材,又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思辨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心里有话,一写为快
我们在班级里开设了一个心理话信箱。学生对班组管理有意见,想给老师提意见,与同学之间有摩擦,做错了事不敢当面承认等等,一句话,就是心里有话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畅所欲言。这样,以信箱为中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了沟通,使情感更为融洽,班风更为良好。另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实践证明,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