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作者:陈德雁
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小学  637245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概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化学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如何使学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化学基本概念又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要想学好化学是不可能的,因此重视和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基本概念的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形成,当然,形成概念并不等于掌握概念或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只有在不断运用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从事物的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初中化学教材是以物质结构理论知识为线索,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这些方面相关的基本概念,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分层次地穿插渗透而组合起来的。全面研究与分析教材,抓住概念的编排顺序和逐步深化的层次十分重要,不要超越学生可接受水平,把与概念有关的一切都塞给学生。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严格把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模糊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加以必要的练习。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