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五课第二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作者:邓华明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 638016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题。
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内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所学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另外,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很多负面事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失去精神和灵魂,或者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分析教材基础的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
难点: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较抽象,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结合图片播放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认真聆听 , 为学习新课调整状态
3设计意图:用《国歌》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本课做好铺垫,使学生能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民族精神我学习
     1教师活动:图片配音乐简单小结中国发展史
2预设学生行为:设问:是什么让中华民族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谈谈你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用心观看,用心聆听,用心思考问题
     3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中国发展的照片回顾,聆听体现爱国主义的音乐,加之老师的讲解,从而较容易地引出民族精神的概念。
知识拓展: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1)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讲解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民族精神的作用和重要性)学生参考课本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
在学习民族精神含义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探究民族精神的对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通过参考课本自主学习,提高从课本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讨论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也是民族精神的一个体现。
3观看视频《爱国主义的典范---钱学森》
(1)思考:在视频中,钱学森老人的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2)认真观看视频、故事和所给材料等,并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视频《爱国主义的典范---钱学森》直观地展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阅读材料《郑成功收复台湾》
思考: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他的行为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事件典型,学生比较熟悉,能较容易地从中看出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团结统一。
5思考:
(1)上述材料共同反应了中华民族什么品格?
     通过两则材料,一方面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以上词语和警句
(2)上述词语和警句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
     从我们常用的词语和警句中使学生明白民族精神处处体现,并能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按照词语和警句中提到的去弘扬民族精神。
6观看视频《我们的历程---四川精神》
思考:灾区群众的行为反应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民族在2008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感受中国人民在困难和灾难面前不屈服、不沉沦、不退缩的民族精神,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产生认识上的共鸣,从而深刻理解和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
(三)民族精神我领悟
1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学生参考课本与小组合作完成
古代社会:大禹治水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雷锋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自立、竞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求知、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服务精神、效率意识
   教师链接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从更为广阔的背景上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懂得民族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学会感受新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
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
2学生交流讨论: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1)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民族脊梁”
   (2) 学生通过思考探究问题,归纳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 引导学生从具体人物和事例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流远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民族精神我实践
    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来弘扬民族精神?(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本节课所学感触,积极参与到问题回答中)。
     1. 本节课的落脚点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启发学生:青少年应该从小事做起,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
2、列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
学生谈到的可能有:看爱国电影等形式
     通过这个活动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责任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承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3、目标检测
多媒体展示2道相关练习题
     学生认真做习题
     可用于当堂检测,趁热打铁,也可用于课后作业,依据课堂时间灵活处理。
结束语: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当我们听到这些激昂的音乐时,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滚滚流淌。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在教师的引导下,升华学生的情感,学生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
   老师用简短而深情的结束语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五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含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用(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 内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践做法: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