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川县龙母中学 517358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学在改革,语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关键词】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突破重点难点;自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便会在浩瀚的知识领域里好学乐学。现代化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兴趣源:动听的音响,惟妙惟肖的图片,情景交融的动画,丰富多彩的视频……带来了多方面的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高效教学。如我教学朱自清《春》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课件。边演示动画边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新课,两幅动画依次演示:(1)草场上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草场变绿了;(2)乡村农家桃花满园。春满人间的动画,欢快无比的乐曲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学生兴趣盎然,激情高涨,学生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怀油然而生。第二环节,伴随课文音乐,观赏五幅图。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逐一呈现,一幅幅直观、形象、动感的画面把大好春光活灵灵体现了出来,一句句充满情感,如痴如醉的朗诵,把学生装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的天地,朱自清散文的那种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在同学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求知的欲望被唤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课堂自然就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高效教学。
二、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拓展教学空间,如传统教学存在陈旧这一问题,若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报刊杂志上的新鲜文章,比照阅读,这样学生一方面培养了如何多角度写作,又使课堂洋溢着时代气息,学生始终接触到当今社会新的思想观念与文化知识,学习兴趣增浓,适合时代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达到从传统语文走向现代化语文。 运用多媒体进行复习的教学,远优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方面多媒体快捷,可加大课堂容量,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抢答题、答辩题,采用一题多解、改错、讨论、自测等方式,有利于引导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探讨 ,学习气氛好,大大提高新课改语文教学效果,达到高效教学。
三、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是一堂语文课优劣的重要目标。因为有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上课时用多媒体显示出重点难点,有目的学习。多媒体生动直观、声情并茂、情境再现等特质,可将课文化难为易、化繁就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文本,利用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学生解疑释难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比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杨修之死》这些古典名著节选的时候,由于时代久远,作者思想存在局限性等因素,学生对有的内容理解有困难,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授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现有的视频片段,通过声音、画面、场景、人物形象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色等。在教学古典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补充一些作者信息、背景资料,缩小学生对于作品的时空陌生感,更好突破重点难点。比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周敦颐的有关资料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清廉正直、襟怀淡泊的人格和酷爱莲花的情趣,进而“知人论事”,深度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达到高效教学。
四、教会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教”是为“不教”为目的,教会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重在日积月累。为了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教学之初我们就提出了“ 五 一行动”。即每天完成 五 个“一”:每天练一页字,每天积累一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每天积累一段优美文句研究其修辞特点并仿写,每天背默一首(或篇、段)诗文(名句),每天朗读一篇诗词或优秀作文。每次考试过后,让优秀者现身说法,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每天“ 五 个一”带给自己的变化,更大地激发学生坚持做好日积月累的兴趣和决心。我想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高效教学。
教学的目的,“教”是为“不教”为目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达到高效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