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小学 637245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为了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升学率,都不得不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而展开教学。教师整日忙于研究中考题型,寻找教学捷径。因此,不可避免的进行“填鸭式”地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枯燥,乏昧,这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 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而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视野,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表现。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我认为转变教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重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变
有的专家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是当今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首先以“新”延伸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到课堂有终了,学习无穷尽
二、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延伸,不仅能很好地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伸与拓展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题的再认识,如学习《穷人》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再次突现穷人善良的本性。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同学们沉浸在为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愤时,我及时出示:“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改变她的命运?”让学生畅所欲言,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题。
延伸与拓展还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再评价。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廉颇的评价当然毫无疑问,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好的品质评价他们,而对秦王和赵王、评价的意见就有分歧了,有贬低的,也有赞赏的,有的赞赏秦王的雄才大略,有的则赞赏赵王善于用人;有的说秦王阴险狡诈,有的则认为赵王软弱可欺。
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阅读,有了这一新的课堂视野,我们在学生身上的教育附加值就会增加,我们的教室就会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课堂以“活”为原则,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求引导学生把书读活,应以“活”为原则,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技能,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要突破课文的局限,善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曾经有一个学者这样说过:“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习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的内容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田忌的朋友,看到田忌输了,你会怎么帮他呢?”问题即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这边说:“我要在齐威王的马跑的路线上设障碍!”那边说:“我要让田忌的马吃上兴奋剂!”显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聪明、敢说、敢想。当然高兴之余,不忘及时引导他们:“这些办法也许都能使田忌转败为胜,但是田忌会接受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耍诈,即使输,也要输得光彩。继而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你们可想知道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的吗?”此时的学生们当然乐意了解比自己更聪明的方法,因此,学得特别认真。
四、课改中的语文课堂,应还学生“动”的本真。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必须还学生“动”的本真,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学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小辩论,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教学《夜莺的歌声》,大部分小组选择课本剧表演,而且演得逼真。有扮演军官的,双手插腰,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有扮演“小夜莺”的,机灵可爱,吹口哨学夜莺叫,学杜鹃叫,学得非常愉快,而且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演活了,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如让他们在玩中学。所以有时我也设计活动型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教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学生见到这样新颖的作业,热情高涨,有的当观众,或采访,或提问,或交流,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改,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的语文课堂,灵活、善变,又具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