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 638019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接受新知识快、好奇心强、求知欲浓,如果从一开始学语文他们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像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折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热情活跃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轻松愉快地学习。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借鉴一些优秀老师的先进经验,浅谈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一、改变教态,创建和谐氛围,激发学习情趣
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以亲切的教态,充满激情而富有感染的语言吸引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听课。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二、优化课堂,自主发展,让课堂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让课堂活起来。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语言情境。
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把静止的事物活动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从机械、呆板记忆学习语文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全身心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更能生动有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更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兴趣。
2.运用各种实物、模型、卡片、简笔画等,提供直观的视觉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实物、模型、卡片、简笔画等进行教学,形象直观,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视觉冲击,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在学习拼音时,老师可以拿出实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指着实物教读能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和记忆;在认识五官、动植物等词语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相应图片,任其同学观看,他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可见,简笔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提供直观的生活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巧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到语文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诗歌教学中,我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把所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领悟得非常快,课堂气氛也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活跃起来。
4.优化教学语言,让课堂活起来。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等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只有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才能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
5.加强课堂讨论指导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能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简要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