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实验幼儿园 620000
摘要:不少的家长和老师特别希望孩子从小能学会一样乐器或者学会唱歌,至少是接受音乐的熏陶。那么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该如何先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然后如何让一个贪玩的孩子愿意静心坐下来学习音乐,如何让自 己的孩子了解音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三个针对性的方法供教师家长参考。
关键词:音乐;魅力;好奇心;铺垫;引导;奖励;接触;训练;
乐器;制度化
音乐,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让人成为一个优雅的绅士或淑女。我们从不少的艺术作品中都会看到,在上流社会的宴会上,伴随着华美的服饰的往往都是优雅的音乐。而音乐最有魅力的一点就是:任何人都有权利和机会享受同等的音乐,我们即使不在宴会上在家里也可以听到同样的音乐;音乐是平等的不分年龄的、不分高低贵贱不分语言的。
因此,我们有机会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音乐的熏陶,让他慢慢的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并且最终有幸能够爱上音乐。并且,最好是在孩子的萌芽阶段就给他培养出这种追求音乐、追求高雅与美好事物的品质,这样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自觉像更好的方向靠拢、不断追求美的东西。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从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慢慢发展直到最终爱上音乐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他们会不自觉地被不了解的事物所吸引。不论是鲜艳多彩的画面,还是悦耳动听的音乐,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都会主动去靠近,都会被激发起想要了解的欲望。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通过好奇心的驱使去主动接近音乐。
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适合接触音乐的氛围,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家里时不时放一些各种各样的音乐,让孩子有机会听到不同的音乐,这么做我们并不一定就要孩子立马跑过来好奇的问个究竟,而仅仅是要营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音乐的刺激在无形中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映像。
然后我们要创造一些有意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这个契机接触到音乐。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孩子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放着音乐陪他们,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在生活中处处发现音乐的影子。
最后要通过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来让孩子正面接触音乐。比如说当孩子第一次发现唱片或者磁带的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了解这种很多年以前就很少在用的听音乐的载体。现在的磁带和CD越来越少了,孩子肯定会好奇这是什么,那么当孩子发现磁带、CD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自己把磁带CD放进播放器里去,让他们自己发现美妙动听的音乐。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主动了解音乐。
我们之前做的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一步,都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契机去发现未知的事物。而这是我们无法通过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达到的,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去了解音乐。虽然听起来需要大费周折,但孩子的接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一定要借用别的方法来让孩子接受音乐,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巧妙的办法。它避开了孩子耐心有限的局限,又让探索过程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它利用起了孩子的天性,这样才能让学习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孩子更容易接受。
二、 利用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主动接触音乐
孩子是喜欢被鼓励的,没有一个孩子不会拒绝来自他人的肯定。不论是口头的表扬,还是物质的奖励,都会让孩子倍受鼓舞,充满动力。
那么在对如何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最终喜欢上音乐这个问题上,我们大有文章可做。首先多多的鼓励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在之前所说的给孩子创造接触机会的前提下,我们已经给孩子创造了这样一个认识音乐的机会,就像我们给孩子打开了一扇门,门的背后是一条通往音乐殿堂的路,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推着孩子踏上这条路。
而推动孩子踏上音乐之路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因为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化,在他们来看音乐更多的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更多的还是归结成叮咚作响的声音,他们还需要足够的热情和动力去发现声音中的规律,才能体会到音乐真正的乐趣所在。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论是一件心仪的玩具还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只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拿出这个,立马变乖。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喜欢的东西成为鼓励他接触音乐的推动力。比如说当孩子拒绝再听音乐的时候,那么就可以拿出他最喜欢的东西,让他坚持听完,就承诺把他最喜欢的东西给他,那么相信孩子一定会改变态度的。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能用太多次,否则会失去效果,孩子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说不仅是物质上的鼓励,家长和老师同时也要不断地用语言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更多的动力去接触音乐。
三、 配合相应的制度化训练
前文所说的,我们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但是光看热闹是不行的,孩子对音乐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我们要让孩子深入的了解音乐,这样才能让他领略的音乐的魅力,才能调动起他的兴趣和热情,而不仅仅是好玩的好奇心。
比如说,我们要给孩子正规化的训练,就要先让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年龄,我们可以让他们认识复杂程度不同的乐器。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给他们一只塑料竖笛,他们可能会吹上好几天。而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专业的乐器会让他们感受到挑战,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之前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已经给他们的映像里留下了一定的铺垫,他们会很快对号入座,知道这些乐器的演奏会发出美妙的音乐,使得他们迅速对乐器上手,而无需再做启蒙工作。
同时,我们有条件的学校或家庭可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参加乐器伴奏表演的活动,如公益性的小晚会、为敬老院爷爷奶奶的小表演等等。有的家长会为孩子报一下简单乐器的练习班,但是一定是要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前提下,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些训练的目的,都是要让孩子深入地了解音乐,让他们发现音乐内在的美感,接受音乐的熏陶,体会音乐的魅力。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真的爱上音乐,产生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持续良久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先通过铺垫,然后引导,最后让孩子接触音乐,爱上音乐。这样才是科学规律的方法,切忌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强迫孩子接触音乐,那样只会破坏音乐最美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