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小学校 638016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机;童趣
当今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必须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时教师应发挥主动性,把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小学生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小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快乐。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课堂沉闷,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学缺乏激情等。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童趣,笔者在三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几点初浅的见解。
一、设计丰富的课堂环节,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童趣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小学语文课堂要想改变沉闷的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童趣,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课堂环节,增强语文课堂的文学气息,注重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首先我给小学生播放了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视频片断,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借箭的过程。通过观看视频,我让小学生总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时小学生就会非常活跃,有的互相讨论,有的自主思考,课堂学习氛围高涨,使小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讲解完课文知识以后,我又设计了教学拓展环节,让小学生积极进行质疑和思考,假如当年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大雾逐渐消散怎么办?如果当时曹操放出的是带火的箭,那射到草船上岂不是让诸葛亮“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学习技能,增强学习意识,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小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变化,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感情投入,进而引起心理共鸣。为了让小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在教《锄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图片和视频,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农民的尊重和爱戴,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珍惜粮食的意识。接下来我说:小朋友们,我们平时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做才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呢?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使小学生对粮食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三、拓展语文思维方式,为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运用娴熟的教学手法和严谨的工作思路为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小学生能够不断拓宽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要改变封闭的课堂形式,积极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文课堂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要具有童趣,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语文课堂高效发展。比如,在讲《翠鸟》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作者把翠鸟写得那么美,我们也来写一写。请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包括外形、颜色、部位、特点等,激发他们童趣。
四、注重课堂多元化评价,激励小学生勇于探究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的关注不够,忽视课堂评价的作用,使课堂评价流于形式。有一些语文教师采用模棱两可的评价语言,对小学生的学习毫无作用,还会使小学生不重视语文课堂。比如,“回答的不错”“你真行”“好”等语言似乎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口头禅,在课堂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在教学时则会选择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困生在考试中进步很快,在平时表现良好,我会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养成好习惯,争取减少与上等生的差距;而对于语文上等生我会激励他们发挥优势,不断探索,创造更高的价值。课堂评价的方式很多,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等,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课堂焕发生机、富有童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