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小学 637245
多少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难点,也是争议最多的科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为一名在一线任教二十年的语文教师,我想谈一谈在作文写作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一、深入生活,感受真情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生搬硬套,为了拼凑文章和字数,绞尽脑汁,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这段文字从描写景物开始,用儿童的眼光,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有趣地描写了儿童乐园般的百草园,表现了百草园的无穷趣味以及作者对百草园的无比喜爱和眷恋之情。为什么鲁迅先生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的如此情趣盎然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物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生活中,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片段和镜头。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找到源头,方有甘甜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二、广闻博记,学以致用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现在不少学生有“重理轻文”的倾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这种现象在初中已有出现,特别是男生较为突出,学生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素材,对作文是望而生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提倡多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多只有读得多,知识才渊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如有“神”助。但仅仅读得多还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不会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拿来我用。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比较死板,我们也应该加以肯定。吴曾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演化而来.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学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的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写作时却是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么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五、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初中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先生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多写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国家时事政治的抨击,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诵读、表扬,并编写作文专刊,在学校和班级报栏张贴,营造一种浓浓的文学氛围,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道路上,我将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不断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