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四师六十六团一中 835219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的容量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效益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在现代教育技术日渐熟练之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课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老师,我可以从自身做起,基于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理解,在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先融合、渗透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
一、从“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入手进行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不再是简单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些操作,更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上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的教学,都有相应的综合实践练习,即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实践目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有意识地在综合实践练习上,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
通过了解本年级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有意识的把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向其它学科知识靠拢。例如:在学生学习画图软件时,主要与美术学科进行结合,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向美术老师请教有关美术方面的部分知识,在课堂中用于指导学生的绘画技能,有机的把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和美术的部分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如在学习了ppt演示文稿时,结合语文学科的文章《斑羚飞渡》,让学生通过微机室内安装的网络教学软件,进行“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的ppt演示文稿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ppt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制作,还可以在ppt中插入自己读这篇文章的录音或是视频,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增加他们动手能力。在进行word软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利用Word编辑和修改本周作文课上自己写的作文,这不仅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为语文学科作文展提供了大量的电子稿件;在学习word单元的<<修改文章>>这一节内容时,老师首先汇总每个同学的作文,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共享,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本班同学的作文,使用word中的修订、批改功能对同学的文章进行修改做标记。在这次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对 word软件的操作技能进行了深化和巩固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乐学的过程。在Frontpage网页制作综合实践课上,围绕地理“新疆”这一课内容,展开“我爱我的家乡――新疆”的网页制作。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纯熟的应用了Frontpage这个软件,而且更是对新疆这块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让他们产生一种对“家”的热爱之情。诸如此类的设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或显性或隐性的出现。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而且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并通过协调这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这一类整合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进行“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首先应该是一种学习的工具,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设置。我主要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生物与化学部分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了“网上资源的获取和下载”这一单元的综合课中,我布置了“环境保护”的探究性课题,并具体提出了问题:新疆的环境怎么样?我们现在六十六团有许多的工厂,对我们这里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具体体现在何处?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我国有哪些具体的环保措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课题出现后,学生一时可能无从下手,老师可以抛砖引玉,如从化学的角度细述酸雨的形成原因,从生物角度来讲一种环保措施-讲述植物对环保的重要性等。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完成任务,我一般在课前将学生所用的信息技术操作步骤及方法和学生所需的部分图片、文字等资源整理好,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内部网站获取到相关帮助,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最后再把课题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讨论、可以请教其他老师、家长,可以做社会调查,但主要是在信息技术中网络的帮助下,获取相关信息,并对问题进行探索,完成研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信息技术学科创造了一个相对于其它学科丰富的多的资源环境,每一个学习者都能从网络中获得全球的各地的丰富精彩的学习资源,从而进行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这些资源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单一局面,实现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学习了各种相关知识后,在进行学期综合实践课时,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在网上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完成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一些健康的、有益于青少年的论坛、聊天室等工具自由地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协同作业,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也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展开辩论,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