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桥自弯镇学校 427100
定向自学,是我们桑植县“三主五步”教学模式“五步”中的第一步。它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高效的关键一步。这些年来,我一直采用“定向自学”环节,一直行走在课改大道上,现结合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浅谈几点对“定向自学”的认识:
一、酝酿自学动机,培养自学兴趣
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大致可分两个:一是别人的传授,二是自己在学习中所得。传授的知识常常健忘,而通过定向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一旦通过定向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种心情会提高学生的定向自学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更加投入学习钻研,坚持到底,争取成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爱迪生,他通过刻苦定向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能让学生受到启发,激发了他们定向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在实施时不必操之过急,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难度想象而知。我们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接受学习。
为了让学生学会定向自学,从而培养其能力。我们要学会与学生互换角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大力宣传倡导定向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定向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定向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定向自学,让他们产生定向自学的愿望,以便形成正确的定向自学动机。我们在培养学生定向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定向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定向自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定向自学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我们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我们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定向自学的有效法则。我们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定向自学能力。
1、引导学生课外预习
课外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它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定向自学,以掌握知识,了解重、难点,为上好新课作准备阶段。通过课外预习可以将要听课的内容有初步领会,扫除知识障碍,对难点和重点经我们的讲解,启发指点能更深刻的领会,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促进定向自学能力的提高。不同学科的预习方法不同,本文介绍数学的几种课外预习方法:
一是读。读授课内容,明确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结构(如概念、计算方法、解题方法等),从总体上作概要性把握;二是查,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或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示”查阅有关资料;三是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所预习的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预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对于它们的进率与长度单位的进率为什么不同有疑问,这时,学生预习的时候应当暂放下课本,思考如何推导对照,或在课堂上和我们推导的过程相对照,以便发现自己有无推导错的地方。当然,对于课本中的其他例题,也尝试先做一做,再与课本的解答对照,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四是记,对于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结合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若寻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记下来;五是练,在预习过程中,动手写一写,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过练习进行自我检测。“三主五步”高效课堂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巩固提升。导学案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学生自己根据具体的预习内容选择适当预习方法,从而“要定向自学”到“会定向自学”。
2、课堂“学法”上引导
“三主五步”教学模式中“三主”其中强调的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训练是主线。告诉我们:我们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主导,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适时点拨,适当小结。“定向自学”是学生的内因,我们是外因。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不同年段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系列学法指导,培养定向自学能力。可以示范引导,传授方法。也可以提示规律,指点学法。(根据年段特点,不同的训练重点,教给可操作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实践、练习。) 还能凭借教材、设计学法。有时有必要诱发内化,创造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能力自定学法。)
3、鼓励学生质疑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定向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我们可以这样做: 从低年级开始,鼓励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提示质疑问难的思路;教给释疑的方法:找一找,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和工具书;想一想,联系新旧知识思考;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分析、理解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问一问,问老师、同学、家长或周围的人;听一听,同学发言和讨论的内容是否自己的思路一致;做一做,动手摆一摆,动手画一画,写数学小日记等;我们对学生质疑问难处理: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操作,组织讨论;难点的问题,老师适当点拨、适时评论。
三、分层次定向自学,增强自学信心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造成定向自学能力有很大差距。对于优秀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强,理解能力强,掌握知识快,能顺利完成定向自学;而对于有些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弱,理解能力差,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学不得法,思想不灵活,在定向自学中困难较大,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设台阶,逐步引导。
我们的点拨、指导当然是必要的。我想,是否可利用学生的层次、水平不相同的情况,劣势变为优势:先让学生进行讨论,互相启发,那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的定向自学效果显然要比直接从老师那里得到要好很多。
让学生通过定向自学,正确地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
最后,学生定向自学后,我们要让学生定向自学的信息及时反馈。通过信息反馈使学生或我们发现问题。学生在定向自学中,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定向自学方法是对还是错。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必须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学方法,使定向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让学生摆脱我们“教”,变成自己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