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 638016
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我认为应从开放课堂教学着手。在小学语文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时空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就如何开放小学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开放观念
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助手和参谋,放下我们的“师尊”,蹲下来,与学生同一个高度,树立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美的发现和科技创新,需要一个与良师共同探究的态度和过程,学生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把他们引导到课堂舞台的前面,让他们去主演。
二、开放目标
教师走上课堂,应考虑的是学生学些什么?怎样学?而不单是教师讲些什么?怎样讲?对学生学习的目标应调控得有层次性和有伸张性。教育家孔子即提出“因材施教”,就说明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在目标的设置中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发展潜能、个性差异、思维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角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努力使目标具有弹性,伸张性,用以满足不同学生思维不同的发展。
三、开放过程
教学要重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投入去发现知识的美和发现美的知识的动态体验过程。这一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和谐共振,全心去感知、领悟、体会,以致获得。过程的设计应注重自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要有“煽情”的参与。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课堂应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打开求异思维的大门,好比亮出一条宽阔的跑道,随时准备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起飞与着陆。
1.课前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向课前开放,即上课前先向学生公布学习内容,学生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的地位。如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篇课文时,文章的内涵较深,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己了解水知识的方法,向语文课前拓展。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设立了“你对水的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翻阅图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手段,围绕“水”这一中心开始研究,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样式。
2.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由他们一问到底或是一讲到底,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被教师的提问或讲解挤掉了。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在学习目标上,我引导学生自订,以往的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师制订下达学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从而大大激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习内容上,我允许学生自选。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我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如在教学《九寨沟》时,设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3.课后的延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放的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仅仅课堂上的活动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通过个别辅导、假日小队、班队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写读后感等,课堂向课后延伸,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
四、开放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保障--教学评价,是根据小学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小学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最多的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但有时有些学生碍于情面,讲好话的多,挑缺点的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好”“太棒了”等赞扬的词语上,而更多的忽略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开放的教学评价与之相适应,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学习。
1.引导学生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了生生协作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无法体现主人翁精神。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动态化的。
2.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让学生敢动、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核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能够记忆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而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协作学习的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点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就真实记录了学生学习足迹,让学生体会到开放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这样,学生拥有了教学的知情权、选择权、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共同学习,也会尝到教学相长的甜头。只有把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开”与“放”,才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