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作者:袁道佛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小学校   638016
 
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在生活中,面对亲近和崇敬的人,他的表扬会让我们心花怒放,他的批评会让我们分外愧疚。在学校,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能直接影响孩子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如何培养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给予尊重和关爱
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要关心他、帮助他、引导他、锻炼他,不要漠视他、压抑他、强制他、仇视他。如果孩子有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更要去倾听他的诉说,而不要一棍子打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很多时候,不听话、叛逆、顶撞,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老师有善待孩子的义务,让其自然、自由成长,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师生关系得到好的发展。
二、放下自己的权威、尊严
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你如果认为自己时时处处表现得比孩子强,才能树立权威,那么所教育的孩子就只有听命的资格,根本看不到自我,结果只能使师生关系之间存在一个大大的代沟,孩子不敢言语、惟命是从,这对教育极为不利。作为教师,应该放下自我,在课堂上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坦率地说,就教育而言,可以虔诚地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如此不但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三、 一视同仁,言而有度
每个班级的孩子都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不管学习好与坏,只要犯了原则性错误,就必须同等对待,绝不能对学习优秀者包庇袒护,而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严厉惩处。另外,处理问题必须严肃认真,把握好“度”。例如:对于打架事件,教师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进行教育。但要改变过去一味地指责的方法,精心观察,了解原因,耐心启发,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儿,意识到今后该怎么做,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使其感受到老师是在真诚的关心他们,因而在关系上就和老师融洽了。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在新时期要达到教书育人所必备的良好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优良品质。第一,价值取向要体现时代色彩。当今时代,信息如潮。不具备时代意识就不能在认识社会的主要或重要方面有更深透的了解,从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引导学生,并通过正确地引导而取得价值取向的认同。在同学生的私下谈话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这反映出师生价值取向的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反差,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应如何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呢我觉得教师既不能迁就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倾向,也不能以“师道尊严”去压服学生,而应强化自身的教育力量。
  这要求教师及时给自己充电,广泛接受现代信息,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接受和融合与教书育人有关的各种社会信息和新的学科知识。在当今,“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
  在师生关系上,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把握好现代教师的多重角色。他必须是知识的传授者;严格而民主的管理者;心理调节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
  第二,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角色的多重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自控性和应变性,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借题发挥,实质上是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对于学生违纪的行为,我认为“冷处理”比“热处理”好。当然,“冷处理”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求教师“三思而后行”,讲究艺术性。
二是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以正确的心理指导;积极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使自己对学生态度、方法以及言语行为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规律,保持良好的师生心理关系。
大家都愿意接受态度和蔼而友善的开导。因此,在做学生的心理工作方面,不应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而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开导他们,这样学生才会在信任的基础上接受教师的引导。师生关系是教育效果的晴雨表,与孩子的关系好,教育便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容易成功。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