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河东中心校 624100
【摘要】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最重要的体现在于是否有感恩之心。当年社会的孩子,总以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不知对父母的爱报以感恩之情,也不知怎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感恩。小学正是孩子认知能力、道德培养的启蒙时期,启蒙阶段是最关键的,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应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教育感恩的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感恩;实践
有一首歌《感恩的心》,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讲的就是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才能让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内心都变的灿烂起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恩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我,多收集感恩教育素材,以灵活的方式指导学生实践感恩活动,并持之以恒[1]。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教育感恩的实践重要作用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可能由于家长的溺爱,在与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懂谦让,对他人的帮助不知回报,只知一味索取。好在他们人格还未养成,正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的时期,通过感恩教育,让他们知恩、感恩并报以实际行动,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独立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将来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教育感恩的实践策略
1.利于节日让小学生感恩实践。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养育、培养自己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操劳,了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明白父母和老师的期盼,从心底感恩他们的默默付出。
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可以教学生制作简单的贺卡,贺卡上写上对老师或者父母的赞美和爱戴之情;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编排一些简单的节目如家庭小品、唱歌等,表达感恩之情;在学生生日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生日也是学生的母难日,让学生了解母亲怀胎十月的痛苦以及孕育生命的不易[2]。
2.利用语文、思想品德课程渗透感恩教育。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教育中要做到言传身教。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小学生耐心、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并由此感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如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感恩主题的作文,或写感恩话题的作文等。在思想品德教学时,引导学生要感恩于社会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感恩意
3.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务任务,用实践感恩父母。孩子的一句爸爸或妈妈您辛苦了就足以感动他们的父母,但是只有当他们真正去做过父母做过的事才能切身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任务,如帮妈妈择菜、洗菜,爸爸下班回来帮爸爸按摩肩膀,还可以帮父母洗脚等等。这些事情都很简单,但是足以让学生的父母感到欣慰,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孝心和成长,也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了父母的辛劳,从而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不再蛮横任性。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更不要说感恩他人和社会了,只有经历过困苦和挫折,才会感受生活所有的不易,才能对生活周遭为自己付出过的人报以感激之情。
4.利用真人真事感化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小学生的内心并不是麻木的,只是因为他们接触的外界事物少,感恩意识不强烈。可以利用社会生活中真实感人的故事冲击学生的内心,唤醒他们内心的感恩之心。班主任在感恩实践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集体观看一些感恩奉献的新闻、视频,视觉冲击往往更容易打动学生[3]。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并付诸行动。例如,可以为学生讲述2016年宜春学院大学生钟善祺的事迹,钟善祺患有白血病,身体器官除了眼角膜,其他均不能用于移植,为了不影响移植价值,他的父母甚至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最后,钟善祺的眼角膜成功地帮助两名患者重见了光明,而他的遗体也无偿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钟善祺和他的家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社会的感恩奉献,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结语
感恩教育是一门心灵课程,需要教师和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调,教师和家长都应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熏陶教育学生;很多孩子都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导孩子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人。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人是最高级的动物。要肯定孩子感恩、示爱的方式,从小爱不断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之情的人。
【参考文献】
[1]高爱芳,高卫松.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5,11(9):12~13.
[2]喻承甫,吴慧婷,刘国锐.青少年感恩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1(9):166~167.
[3]徐芳.推进感恩教育—和谐社会的德育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12):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