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旺盛九年一贯制 638009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现将关于说明文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与大家分享。
一、首先指导学生学会概括主要文内容 抓住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及说明顺序一目了然。如抓住了《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从恐龙化石的无处不在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就知道这篇说明文是按逻辑顺序写。
二、重点指导学生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将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更清楚,更准确,使文章更具有科性。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认真辨别说明方法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容易分辩出来,比较难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必须相等。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迀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这句话就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移民称为入侵者",主语和宾语可以互相交换,意思不变,外延和内涵相等。而作诠释不要求这么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的"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句话就运用了作诠释的方法。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不能互换。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能够判断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制造的过程,文章中有表示时间变化或程序性词语,就是时间顺序。解说实体事物(特别是建筑物),文章中有方位词语: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是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而辨别逻辑顺序难度比较大,因为它在说明文中体现事物内部联系,或者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顺序,这种顺序有多种形式:"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原因一结果"、"主要一次要"、"一般一特殊",我们可认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判断。搞清楚了说明顺序实际上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四、指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的语言非常讲究分寸。在说明文阅读练习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文中起修饰限制的词语。比如表范围的:“都、总、共、一律、大部分、部分、只、仅仅”;表程度的:“非常、十分、最、很、极、稍微、比较"等;表推测、估计的:"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掌握了以上几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