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者:程雪梅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五中学    425300  
 
     【摘要】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项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兴趣 ;趣味教学
  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强实用性,在当前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看在这堂课中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的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为热烈,学生学习的内容更为深刻,学生学习的过程更为精彩,学生学习的效果变得更为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发展,兴趣就是创造,兴趣就是提升”,是初中语文课堂抵达“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呈现,学生缺少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然而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凭借一张嘴、―支粉笔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只好被动的接受的知识,老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记、怎样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日渐显露出它的弊端。一堂语文课教师―讲到底,不但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而且抹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更不用说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了完全依赖老师的讲。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这也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克服依赖心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我在教杜甫的《石壕吏》一问时,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各显身手,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官吏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急应河阳役等内容编排成小品、话剧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于是学生就三、五个一组在课下积极准备,在课堂上踊跃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了主动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石壕吏》一文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不断创新知识传授方法,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需求 
  在变更求新中激发学习兴趣,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讲课讲得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寻肯定是令人痛心的事。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断改变授课方法,并在变中求新,以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应当抛开古文串讲的方式,用逐步提问题的方法如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景色?作者通过写哪些具体事物来写景的?为什么同样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不同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答案,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文基础知识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人生》一课中,首先意识到像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先提出一个错误的推理,即“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厂”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不可能联系在一起。当这一例子出示后,他们感到怀疑,“是不是老师讲错了”。借此机会,我又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一遍,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那么,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来了,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三、把课堂导语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是这门艺术的核心。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语正是肩负着这一光荣的使命。好的课堂导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生活化、趣味化的导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设计生活化。导语的生活化、趣味化也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定要充分发掘与课文内容相关、来自现实生活、颇具时代感、趣味性、生动感人、发人深思的素材来设计。如我在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就选取赵本三的小品《卖车》,让学生先看小品,重点理解台词:“赵本山: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几个猴?范伟:八个猴。赵本山:错!!高秀敏:俩猴儿!范伟:怎么地呢?赵本山:(做出半蹲姿态)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俩猴儿! 
  范伟:骑个呀!……(无语了)”,依此引入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样一个接近学生生活,又富有趣味化的导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堂的学习之中,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教学语言既是一种科学的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魁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而且也能激发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语言要准确、得体,要生动、巧妙。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不仅要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各种口头禅。评价语言也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同时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描绘事物绘声绘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语言的音调和谐、优美、高低起伏,节奏鲜明,疏密有致富有色彩感,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教学的效果也会异常明显。教师的语言也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和满怀激情的讲述,教师只有把对学生、对职业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
在教学中仅仅依靠好的导语是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还要教师以高超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进行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
1.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将学生带入主动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在问题的设计上深入研究,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的学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的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在理解的关键处、肤浅处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设问,以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与学习兴趣。
  2.以新引趣。长期接触一种事物,或只采用一种教学法,只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如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身处画卷中,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课堂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课堂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施展的场所,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
  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拓展阅读。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
  4、参与比赛。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
 
  总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前提条件,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去学习,这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如期的教学目的。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