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小学 638000
学具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工具,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学具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运用学具,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有途径。
一、运用学具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是实际的实物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
让学生直接感知和语言传递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时,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来比较大小,形状都不同的三杯水。对于他们的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先动手实验,再互相评价:哪种方法更准确、更科学、更省时。对学生的多种方法,教师要及时引导:要想准确知道哪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进行测量。量筒就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接着教师让学生共同认识量筒。通过学生对学具的操作,相互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比较水多少的最佳方式。
二、教学中使用学具,有利于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实验操作中,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如在学习《种子的构造》一课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种子进行研究。课堂上,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花生,黄豆,玉米,小麦,稻谷等。在课堂上,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出问题:种子里面有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结论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要求学生自制教具,能够巩固学生已学的科学知识
学生在自制学具过程中,必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非常熟悉。学生通过自制学具,还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学习自制学具的过程,还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积极思考,不但可以把枯燥的科学课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爱学,易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