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 638016
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教育经验、大量数学教学理论分析影响因素,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课前准备习惯
(一)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进行课前准备的示范,规范行为,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跟学生讲清楚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预习习惯
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对新知的预习,是要根据新知的内容设计几个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教会他们用彩笔勾划出书中的重要内容,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从小养成学生预习新知的习惯。
二、课堂习惯
(一)认真听课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听老师讲清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定律等意义;听老师推导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听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等。同时要教会学生去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分析或演示教具、学具,认真看教师板书和同学的板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通过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乐于实践的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实践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交流的习惯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难折断。”在数学教学应该发挥集体的作用,利用团结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多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做作业习惯
(一)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于桌子保持一拳左右,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等。
(二)要求书写认真,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严格要求他重做。
(三)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五)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看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整个过程要写的工整。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认真审题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认真阅题的习惯,并让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六)及时订正的习惯。开始要求订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订正在作业的旁边交给组长检查。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全部订正完毕。当然,老师自己必须认真、负责,作业要精改,最好能面改。
四、复习习惯
坚持每天一小复习,每周一大复习。小复习是指回忆当天所学的内容。把当天学习的知识在头脑里过一遍,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如果能回忆出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上课是有收获的。如果回忆的不完整,要看一看书和笔记,该记的一定要记住。特别是课本阴影部分里的内容和老师强调的内容。大复习是指把老师讲过的一周的内容比较系统的进行复习,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将本周的内容归纳总结,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首先,考试时心情不能紧张。紧张情绪是大脑对事物进行正确分析、判断的最大障碍。由于紧张,大脑神经活动紊乱,人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明显下降,造成记忆反应模糊,语言表述不切要点,考不出应有的水平。
其次,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不能毛毛糙糙、弄错题意,答非所问而造成失分认真答题可谓得分关键。有的试题表述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几个方面汇集在一起,才能算答题完整。这些,就需要同学们动一番脑筋,不要提笔就答,应该先冷静构思一下: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如何表述才能更清楚、更准确,然后再动笔,这样正确的把握性大。
最后,卷面书写一定要认真规范,在各种考试中,由于书写不认真,涂改现象严重,格式不规范,造成失分的现象不在少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课前准备、听课、思考、实践、合作交流、认真作业、复习、考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过程,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