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探讨--作者:杨峻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石桥小学校               638000
   【摘要】思维训练是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为基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尚未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思维训练活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思维训练的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合理化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重点的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年级层次的提升,数学题目的形式以及难度都有所变化,使得学生难以面对比较难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一、借助图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处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思维仍然比较直观,并逐渐地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巩固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能更好地转变,开拓自身的思维[1]。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在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图式教学方式,以数学解题内容为基础,画出类似的图形,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图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以数形或者数图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图式教学法本身就是具体的一种数形结合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比例”的应用题时。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8厘米,长和宽的比例为2:1,那么求解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在初次拿到这道应用题可能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首先,教师要询问学生:想要求解长方形的面积需要首先得到什么?学生会立即意识到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因此,这道题的重点问题时求解长方形的长、宽,也是这道题目的难点问题。在解答长、宽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图式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线段,其比例是2:1,并通过逐层地分析,最终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很轻松地解决这倒题目。因此,教师在解答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图式教学方式,以形象的图形的方式逐渐地促使学生向抽象思维能力方向发展。
    二、引导学生化解数学问题的重难点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数学的难点与问题。基于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地化解数学知识的难点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概括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属于弱项,必要的时候仍然需要教师来帮助解决问题[2]。因此,在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数学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上述的图式教学方式以后,教师具有联系具体图形进行问题解决的意识。教师要在图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最终促使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提升,拥有娴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求解: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其圆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比较少,同时是已知圆的周长求解圆的面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了解学生认为的难点所在处。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其明白此题的重点是求出半径,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同时,将标出圆心,并将一条半径画出来,让学生根据圆的周长中的已知条件将圆的半径求解出来,最终将问题的答案解答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三、布置开放性的数学题目
    想要提升学生的地位能力,教师需要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数学问题通常是一些基础性的,并且数学题目的任务量很大,通常是重复性的问题[3]。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容易僵化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陷入到一种思维模式中去。基于此,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后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开放性、创新性地数学问题让学生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并不就是指困难的数学题目,相反,其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可以是基础的。通过开放式数学问题训练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图式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结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数学问题思考。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难点,最终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25(05):89—93.
[2]鲁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58(2):76—83.
[3]谢小娟.龚华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17(23):78—82.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