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措施--作者:蒋琳
                                        西华师大附小                 637000
      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构成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方法,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从而为小学生进行更高深科学知识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形象思维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相关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此,笔者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探讨创新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自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课堂教学与教学效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小学数学大纲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形象性、思考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多是由数学符号、逻辑判断语句等组成,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对数学逻辑的推理与判断能力较弱,需要教师指导。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如果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好,将直接影响他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等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也是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特点,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关系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1.加强数形结合教学力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是以图形形式展现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变化、公式的变形等活动,从而延伸数形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式的表象,构建直感思维,为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合理运用各种教具与学具
  运用教具与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各种教具与学具的运用,组织学生直观地观察与亲手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细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具体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也较好。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等特点,适宜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4.引导学生积极而合理地想象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语言与教学工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随着教师的引导展开想象,为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三、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重要方式之一。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好的问题所给予的方向和动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潜在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
  1、设计发散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并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该参透教材,认真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更多并适合学生所接受知识程度的发散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2、设计互逆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举一反三,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反过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会很快地回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100倍、1以X倍 ……。在这样的逆向问题情境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虽然现阶段,依然有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必将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为学生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