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者:谭昌明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小学校    638016    
语言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对人们的情感交流意义重大。语言是老师教学的必备工具,语言的运用状况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准确的语言,能很好的表达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含国内外名著、名人名言,还涵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一方面塑造了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描绘了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把过去的历史与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老师在对课本词汇、句子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通过语言融入更多的和教材相关的情感,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二、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性。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缺点是上课容易开小差,很难集中注意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较差。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呈现给学生,这对学生印象的加深效果较好,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老师讲解内容的理解。老师也不能单纯的罗列学生熟悉的事物,单纯的罗列会增加学生语文课堂的无聊感,所以需要语文老师相对具有想象力的语言辅助。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在讲解形近字“噪”和“躁”的时候,单纯的讲解这两个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混淆,很难进行记忆。但是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告诉学生“噪”和“躁”读音相同,但是意义相差很大。“噪”偏旁是“口”就像有个人一直在你嘴边叽叽呱呱说个不停,从而导致你心里不爽;“躁”的偏旁和“足”类似,就像你为了办成某件事到处跑,心里着急。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基础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三、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改善语文教学效果
斯维特洛夫认为幽默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帮手,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幽默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让学生在幽默的课堂教学中轻松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语文老师在讲解枯燥、单调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老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批改,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自己课后作业的不足,会更加用心去改正。举个例子,小学生的作文常见字是“了”,老师可以使用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你偏用“了”,到了该用的时候你却不用“了”了,“了”字使用偏多,以后可以准确地用“了”。这样的批注,比直接说学生作文略显啰嗦,“了”字使用过多效果好,学生一般会心情愉悦地接受批评并改正。总的来说,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改善语文教学效果。
四、灵活的语言运用有利于班级管理
小学语文老师在维持课堂秩序的时候要运用灵活的语言,不能单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可能会激化矛盾。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在进行板书的时候,后排的学生突然打架了,有个学生将凳子举起准备砸另一个学生,这个时候班上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这两个学生身上,举起凳子的学生骑虎难下,不砸另一个学生会觉得很没面子。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应该运用灵活的语言,把握尺度,首先要做的就是稳住班上学生的情绪,更要稳住那个举凳子学生的情绪,给他合理的台阶下,不让他冲动地砸伤另一个学生。语文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以后要向他学习,看老师写板书写累了,想拿凳子给我坐,老师感谢你,你可以坐下了”。这样灵活的语言,给予学生足够的台阶,让他不至于做冲动的事情,也会让他不好意思。就这么简单的句话,结束了一场课堂风波,课堂教学秩序也不会产生混乱。当然,课后语文老师还是需要将打架学生叫到办公室私聊,问清楚打架原因,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错误,也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试想,如果课堂上,语文老师直接对打架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愤怒的学生可能会失去理智,这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严重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总的来说,灵活的语言有利于班级管理,可以推进教学进程。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通过运用准确、规范、生动活泼、简明扼要、具有美感的语言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要通过极具艺术性的语言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