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创新意识培养初探--作者:张小凤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小学校      638016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究,从而产生 “好奇心”、“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创新的“火花”。为此,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思想,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课堂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我国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民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幸福。从娃娃抓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古诗前,我们并没有盲目地要求学生先背诵,而是将解析古诗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对古诗有所了解后,让他们自己思考诗中的意境,并将自己通过诗句体会到的内容复述出来,以此让他们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诱导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新课标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广泛质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问。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敢提。特别是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怕被教师指责和同学耻笑。为此,教师应谋求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给学生创设敢于提问的环境。告诉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上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敢于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巧设问题,扩展思维。质疑问题是创新意识的反应,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扩展学生思维。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我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辩论的方法,围绕着“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为什么放,该不该放?”这样一个问题,让“父亲”和“汤姆”各自找出理由来说服对方。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虽然鱼很大,也很难钓到,但我们必须遵守规定。”还有的学生说“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没有关系的。”“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在辩论中让学生明白:鱼必须放掉,因为公园的规定必须遵守。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意识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意识。如果确实能做到课文和课外读物紧密结合,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课外延伸,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展开"五个一"系活动,即:每天一条好新闻;每周一个好故事;每月一个小制作;每学期一个小创意;每年一个小发明,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了《小河与青草》、《北风和小鱼》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驰骋想像,培养创新意识
  事物的表象会引发人的一连串的联想,这种联想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创造力。由表象而产生想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应创造一切契机,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提出了:谁想出了比乌鸦更好的喝水办法这一问题?这时就有一个孩子说:“乌鸦衔了那么多小石子,多费劲,如果往瓶子里插上一根吸管,不是能更快的喝到水吗?”学生们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一问一答的模式,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