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桥自弯学校 427100
我县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都在尝试“三主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政治学科毫无例外。通过几年的课改,我已经走出了教学“困境”。感觉轻松,欣慰!那么,我是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现谈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学科众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九门学科想要教出好的成绩,老师与学生需要想出好的办法才行。作为一名政治学科教师,我认为好成绩依靠学生,取决学生。依靠学生,需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爱政治学科,才会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记得我在读高中时,我的政治老师启发我们说:“你们想要学习好政治,兴趣是必须的,还需有一种时事政治敏锐力,多关心身边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这说的一点不假,培养这种敏锐力、观察力,不妨鼓励学生参与小记者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实践:多听多说多想。实践证明,“听”、“说”、“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每节课前让学生谈谈近来身边发生的事,谈谈听到的想法、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对事物产生的看法。这样做能让学生放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信心,也体现“三主五步”高效课堂课改的精神,作为政治老师要学生说,多说,多辨,只要他们讲的有道理。
二、重视养成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尤其是象我们武陵山区,因贫困落后,大量的家长外出务工,造成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养成教育,德性很差!然而,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家长,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我们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会反感;如果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学生易接受。例如,我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时候,讲故事: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小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问:“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道理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关心别人其实也是关心自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给学生讲清楚道理,学生喜欢我上课,也培养了学生的德性。
三、教学结合实际
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充实课堂教学。同时也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习惯性要求学生分成若干组,把书本上遇到的生活中一系列常见的问题带回家,要求问父母,问左邻右舍,与长辈们一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天来到学校每一组都要汇报本组的调查情况,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为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发和主动的行为。每逢假期,我都会给学生设计“初中生上网调查”、“早恋对学习的影响”等发生在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整理、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