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县第二中学 838200
吐鲁番市在高昌区一中组织了一次初中历史生动课堂大赛。也相当于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很快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听的四节课是丁敏老师、高亚丽老师、将超老师和高世成老师的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些老师的课各有特色,都是非常优秀的观摩课、优质课。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媒体课件有效的辅助了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它形象、直观、容量大在辅助教学中作用很大。单说导入,两位老师采用歌曲导入《七子之歌-澳门》,同学们在凄凉,哀婉的音乐声中感受到对祖国深沉的爱,在这种情景中走进课堂。还有一位老师独具匠心,她让同学们起立参加一次独特的升降旗仪式。英国国旗在香港降落、中国国旗在香港升起。然后让同学们谈感受,在浓浓的爱国情感中导入新课。另外一位老师采用音配画导入,她把香港回归前和回归后做了对比,通过对比让同学们感受到香港在祖国大陆的支持下发展越来越好。不同的导入,效果是相同的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听课中让我放飞梦想,激发上课热情。
二、教材的重新整合具有特色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将繁多的历史信息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多下功夫,熟练的掌握教材才能很好的整合教材。这节课主线清晰但是内容较多,在备课时要有所取舍科学处理教材,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解决和掌握的问题要放手,科学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保证在规定的学时内进行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中大家重点讲述香港问题,对澳门问题一带而过。这就做到了合理取材。
三、探究活动开展自然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但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能够把它贯彻到位或者是开展了活动,但是总是显得很生硬。几位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是在一国两制这个构想上我认为有位老师处理的非常好。设计的探究问题是:香港人民的担忧?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不变?我们的利益是否受损害?香港能否持续繁荣?在讨论中大家得出结论五个不变,唯一变得就是主权回归。得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精髓从而突破了难点。
四、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学习历史需要联系现实以史为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两位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设计了这个问题: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这道题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也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通过学习也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孰轻孰重的问题。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没有用到板书,完全依赖着多媒体教学:还有的老师视频运用过多耗时过长。在我看来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板书的功能不可能完全被其取代,视频的运用须经过加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板书把教学的大概框架列上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同课异构”为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了素材与广阔的平台。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欣喜的发现: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下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进行着碰撞,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进行融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个性、对教材的挖掘深度、思考角度体现了教学的无限发展。在这个“异构”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