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 638016
物理一直以来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学科,大多数教师仍然是以知识教学生学教材,教学生“学会考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也凸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中学生提供了广阔人天地,当然也对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问题,获取知识,以达到问题的认识深化或者最终解决,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研究过程是民主的,学习教材是参考的,研究的方案的确定,资源的开发利用,合作者的确定均由学生自主决定,这种学生真正"当家作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提供了空间,这是研究性学生课程的最显著特点。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科学新颖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一般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活动。学习初期学生是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在介绍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同时,结合一些前人的发明创造实例给学生介绍创新思维的方法很有必要。
二、应将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知识及实例介绍给学生。研究性学习开设初期,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将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一些知识及实例介绍给学生,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三、应重视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和课外的调研活动。身处网络时代,教师应发动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和通过互联网浏览查阅、搜集有关资料,搞好课外观察、调研活动,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四、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在校内安排有关学生实验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尽可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尽可能创造实验开放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多实验、多感悟的机会。
五、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研究性课题的讨论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发表看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些想法尽管还很不成熟,特别是那些别出心裁、异想天开的想法,或者教师也不熟悉,也不理解的想法,教师都应鼓励他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教师应愿意将学生的一些创新的想法及时的实录下来。
六、选好课题,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选好课题活动是成功开展的关键,学生开始接触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因为选题本身就是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总之,对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新的理念去认识、理解、操作。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问题、课题、项目为载体,以个性化需要为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发现后再研究,而不是被教师设定好的框架所束缚,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体体验和探索,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