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者:李庆兰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思源实验学校            638019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教师肩上的责任,在每一节课中坚持,在坚持中总结,日积月累,逐步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呈现跳跃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将知识更好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小学数学中有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的老师是有思路的,也许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你如果问学生“鸡兔同笼”问题怎么解决,有学生马上会回答:“我知道,只要你说出题目,我就保证能很快说出答案。”我信了,因为他们的套路是假设法,即假设全是鸡,则可以想多出了多少脚,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只脚,这样算出兔子的只数。这个方法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恐怕想不到这个方面,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况且这是定式,这是套路,不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倒是听说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博士生爸爸给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辅导功课,恰好讲到一道“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关在一起,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讲了几遍儿子还是似懂非懂,此时,正好一个土豪朋友到他家来玩,这朋友是书读得不多,但是头脑很灵活,生意做得挺大,土豪朋友听了他这样给儿子讲题,笑着说:“你的书读得太多了,看我的。”他接着说:“假设这些鸡和兔都是训练有素的,我口哨一吹,鸡和兔都抬起一只脚,94-35=59,口哨再一吹,鸡和兔又都抬起一只脚,59-35=24,此时鸡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博士的儿子马上来了精神,两眼放光。这样做真的很太简单了。所以我们教书千万不要用套路去套死学生,应该多想点新方法,新技巧,不要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数10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10个小木棒,让学生将这10根木棒进行分组,看看同学们能够有几种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多种答案,引导学生观察,在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学生独立思维得到发展。在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重视学习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由问题为基础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问题,这些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难,不然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也不要太简单,那样就达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状况,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适当的练习题。数学的习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机枪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力。因此数学的习题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系的时候,要注重习题的选择,要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相一致。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系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问题要大部分的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够解决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要走注重在课后为学生创造锻炼与时间的机会,不断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正确地断定“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的判断是错误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一夕,我们应该长期坚持不懈,不断积累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