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柴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711506
班级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和主阵地。班级建设的成效,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工作的开展和校风的形成,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抓好管理级建设,就在于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班级管理尤其是低年级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孩子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在培养的阶段性上低年级班主任与其他各阶段的班主任不一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多一份责任与爱心为学生创造和谐、生动、宽松的成长环境。怎么管理好小学低段班集体呢?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摸索,现就农村小学低段班级管理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生活上,不会整理书包、书桌、文具盒,书桌、书包总是包罗万象、乱七八糟。书本总是脏乱不堪、卷起拐角,手掌手指总是沾满了铅笔灰或者墨水,黑黢黢的;上厕所不规律,下课只顾玩,上课请假上厕所,胆小的憋在裤裆里;做值日,总要老师提醒,而且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累得满头大汗还跟没扫一样,反倒把自己衣服弄脏了。
(二)学习上,上课前不知做什么准备,老师进教室才想起唱首歌。听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到十分钟就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甚至做小动作。无论多么有趣的内容或视频,都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经常不是丢了书本就是丢了铅笔,不是丢了橡皮就是丢了尺子。开始写作业转笔刀就不停的转铅笔。每次作业都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三)学生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
学生对道德的概念、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操、理想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由于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在行为上常常会出现不遵守纪律,不爱护卫生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在公共场所有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疯追打闹、我行我素、随地吐痰、随手乱扔果皮纸屑,有的学生对班级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视若无睹。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多采用批评的方式对待后进生,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工作方法简单,班级的管理随意,没有合适的班级制度。
农村小学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往往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没有班级管理目标,没有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往往只向成绩看齐,偏重智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只关心学生在校在班的管理。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班级管理随意,导致许多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地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三、建议与对策
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起步阶段,了解并掌握农村小学生的文明行为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自身成长及国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这也是整个国家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人心中有数。然后重视文明礼仪训练。一开始就重视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理”,又要训练“礼”,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方法多样,做活工作。
1、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同学们起到示范作用。。
2、制约训练法。制约训练法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三)重视引导,注重过程。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造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如果品行端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不言自高,不怒自威。但农村的小学教师离这个标准还很远,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工作培训,时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吸取经验。
总之,要搞好班级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家庭、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好好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善于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