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中心校 624100
摘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不断充实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方法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传统美德逐渐减弱,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下滑。而在当今改革的新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措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认为,对我们嘉绒地区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可采用如下的几种方法:
一、道德内容下的传统美德
1.以善为本的人伦思想。与人为善是传统道德中很重要的内容,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做人之本。其中强调,在与人交往时要温和、友爱、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要“爱人”,如孔子提出 “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相爱”,要“爱人犹己”,都强调了要善待他人,对人有仁爱之心。另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强调要讲谦让,替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人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不想他人。在这种道德伦理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谦让、懂礼貌等等。这种谦和、善良的人伦思想 ,正是我们今天待人处世、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提倡的。
2.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对己严、对人宽一直作为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它强调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这里找原因。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上要严于解剖自己,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苛求于人。传统道德观还强调,当自己强于人时要“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当自己不如人时,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提倡要敢于表现自己参与竞争,这种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但需要,而且还有它特殊的意义。我们讲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倾轧,在竞争中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宽阔,能与人合作。
3.自尊自爱,讲情操、重气节的人格品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强调为人要正直,面对邪恶要刚直不阿,敢于主持正义,宁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气,“在上不骄、在下不谄”、要洁身自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另外强调做人要知荣辱,懂得自尊自爱“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这种自尊自爱、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质,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进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懂得自尊自爱是很重要的。
4.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与西方人本主义道德观相比,中国传统道德观更注重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强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以“为国为民献身为荣”,在生死观上强调要能做到“舍生取义”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壮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表达了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在祖国危难关头,民族英雄们所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之情。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种以公为先的思想通常与忠君相联系,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论,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牺牲精神、高度的民族 责任感,还是我们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发扬光大。
二、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班队会、讲一些传统美德故事,或者是学生说说发生在我门身边的好人好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都参加了那些社会性公益活动,自己都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谁什么?等等.....作为教师应该每时每刻都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三、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灌输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有针对性的灌输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品德较好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灌输那些"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内容,启发他们刻苦学习,提高成绩;对那些学习虽好,但孤高自傲的学生,要选择那些"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养成谦虚礼貌、团结友爱的美德。对于那些品学兼优或品学兼差的学生也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其在不同起点上各得其所的有所进步。
四、课堂要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兴趣
个性互动。师生、生生以语言、表情、动作为载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相互陶冶,以收“近朱者赤”的成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具接纳性的心态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以及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基本心理需要;不是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学生有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心理也会更加健康,德育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
五、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
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 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
总之,我们我们嘉绒地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具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下盛开的更加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