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300451)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的阐述,导引出如何架构基于教学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的高职内保自评估体系。
关键词:自我评估;内保体系;校本数据平台
一、内保体系的概念
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中指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一)诊改的核心理念
1.质量即是生命
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最核心的内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可以说,只有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的全部工作均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2.质量诊断的依据是事实和数据
此次诊断改进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诊断改进工作与传统教学评估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目的不同。虽然目的都是推动学校教学建设和内涵发展,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能否有效运行是当前关注的重点。其次,标准不同。前两轮高职院校评估都强调达到一些硬性标准,此次强调的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评估工作。再次,组织不同。此次诊断改进工作是以学校为主体,各省组织实施。②体现第四代教育评估理念。高等教育评估有“四代评估”理论,其中第一代强调测量,第二代强调鉴定,第三代强调过程管理,第四代强调协商共同构建。此次诊断改进工作特别强调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持续改进机制;协商共同建构;尊重利益相关者诉求,以学生为本位,关注产出导向。③与本科院校开展的审核评估有相通之处。首先,两者均有评估范围;其次,均没有硬性指标;第三,都特别关注“四个如何”——如何规划?如何实施?效果如何?如何改进?审核评估的结论是写实性报告。报告中包括值得赞扬之处、需要改进之处、必须整改之处。④诊改的核心是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促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自我质量保障机制。
(二)诊改工作对信息化建设、对数据的要求
内保体系在构建时有如下基本原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使学生、社会更满意;过程方法的原则即使教学管理更流畅;全员参与的原则即使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持续改进的原则即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标和标准设定是质保体系建设的前提,不同的质量文化有不同的培养方案。每所大学都有不同的质量文化,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和本科院校也不一样。要根据不同的质量文化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并且要保证主体,兼顾多样需求,要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各关键控制点的有机联系和制衡,制定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的具体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用规章制度简单地代替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应该是可操作、可检验的,条件保障是质保体系建设的基础。当有了目标和标准,就需要相应的条件作为工作向前推进的保障,如果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做到位,质量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规章制度能看出学校管理水平,其中既要有规范,也要有激励;要注意规章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建立规章制度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再次,要认识到规范管理是基础,可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运行,能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但不能提高质量。提高质量必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内在积极性。同时还需注意要发挥二级院(系)的作用,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是目前高校普遍需加强的工作。
(二)完善的自我评估制度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自我评估制度的创建体现了学校是质量保障与评估的主体理念,是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自我评估的范围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并且学校是质量保障与评估主体的理念应该延伸到二级院系、专业和每一位教师身上。高校需要定期开展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实践教学评估等专项评估,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评价;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发挥教学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控作用;依据自我评估和状态数据形成年度质量报告。总之就是重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强调学生本位和强调产出导向。
(三)反馈、调节、改进是质保体系落脚点
高职院校需要建设校院两级督导队伍;课程评价实现全覆盖;各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形成质保体系关键环节的有机联系和制衡;最后还要关注质量监控“最后一公里”的落实,即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和诊断改进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应将每年诊断改进工作情况反映在年度质量报告中。
(四)人人是源头数据采集者
在新的网络版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运行环境下,所有的数据均强调源头采集即人人是源头数据采集者。数据的即时采集即源头数据生成即予采集;数据的开放共享即人人是数据使用、监督者!
三、建立基于教学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自评估体系
(一)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督导队伍,确立科学的听课指标体系,开展各层级有目的的督导听课活动;
2)撰写“同行(部门)测评指导意见”,开展同行或者部门评价工作;
3)建立培养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开展全院学生微信评教工作;
4)每年认真开展数据平台填报工作,并据此撰写学院的年度质量报告;
(二)试点开展专业诊改和课程诊改工作:
探索以专业诊改、课程诊改为突破点,取得明显促进专业建设的经验后,再逐步向全院所有专业推广;
1)挑选校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几个专业,开展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
2)挑选几门公共课程和几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试行“诊改任务单”诊改工作:
对教学测评、督导巡视、信息员反馈等发现的各类典型问题,由诊改办下发诊改任务单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予以诊改,并形成诊改报告,接受诊改办的复核;
四、建立以校园信息化为基础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校本数据平台建设,是诊改工作的基础性建设,是检验诊改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之一。然而我院在信息化和校园大数据应用方面却相对滞后,可以依赖自动采集到的数据支持“诊改”的系统为数不多,甚至有些基本数据都不全,这就使得我院有必要立项建设高质量的“校本数据平台”,对内,服务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发展。
目前我院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生处、实习实训处、设备处、财务处等业务数据模块都在正常运行,都积累有大量数据,但却各自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共享,建议“校本数据平台”应自底向上构建系统。
只要各高职院校能认真开展此项工作,切实将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与学校的内保体系有效结合起来使用,利用平台实施教育教学常态监控,随时关注反映关键要素(标准)即时状态的主要表现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偏差,发出预警,实施调控、改进。相信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度高会越来越高,也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