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扶风县第二小学  722200 
摘要: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燃道德教育火种,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开发德育教育课程,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丰富德育教育实践,可以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道德教育;环境育德;课程育德;文化育德;实践育德 
  
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燃道德教育火种,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开发德育教育课程,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丰富德育教育实践,可以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环境育德丰底蕴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尔基说:“一个美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本有主题的、多彩的、富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学校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圣地,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该营造健康、生动、向上、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努力使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绽放笑脸,每一片花草都吐露芬芳。健康向上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个性鲜明的教室文化,随处可见的经典文图,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怡情怡心,举目移步之间都受到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课程育德启心智 
教材是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媒介,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理念,可以确保德育实效性的实现。充分结合《语文》、《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综合与实践》、《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有效发掘校本教材,让经典诵读、感恩教育、健康教育、国情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进校园、进课程、进班级、进课堂、进班会、进学生头脑。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室和网络平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宣传,通过竞技比赛和知识专栏等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教育有效开展,加深学生浓浓的的家国情怀。坚持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把各科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性分析,明辨是非,严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开启心灵成长的人生智慧,实现德育教学的价值。 
三、文化育德润心灵 
幼小的心灵纯净、空旷,有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经典文化的奠基,就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倡导师生阅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影片,演唱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游览红色圣地等以此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红色文化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诵千古美文,传中华文明,做儒雅少年”主题活动,使学生在中华经典博大精深的的文化底蕴中体会感恩、博爱与智慧的魅力,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相互关爱,学会以“君子之德”树个人人格,真正做到“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书法进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学生体味学习汉字的乐趣,感悟“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浸染高品位的精神氛围中,自信得到树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文明,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实践育德长才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指导上,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人生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各种社团和德育基地为阵地,以校园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春季田径比赛、队形队列运动会;夏季庆六一、校园艺术节;秋季科技节;冬季球类及“三跳”比赛;大力开展“书香校园”“阳光跑步”“国旗下讲话”“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融到活动过程,体现活动育人的理念。结合“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通过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卷、倡议书、等形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发展个性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审美情趣,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各种能力,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形成健康、活泼、开朗、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以人为本,德育当先”的原则,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需求,充分焕发学生的潜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让道德教育的火种照亮孩子的心灵,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使他们在新时代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