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高原现象”--作者:唐艳秋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府河学校  620860)
文课堂教学,在改革开放潮的推动之下,正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而且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继续突破也确实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出现了只在平面推移的“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各种技能形成过程中一种共同性趋势,即效率上升的一阶段会出现停滞状态。这种状况若以曲线图表示就会呈现出一种“高原现象”的图像。这种课堂教学水平“高原期”的出现,具有个性特征,如有的教师主要是在教学语言的再提高上碰到困难,有的教师主要是在分析、处理教材方面现了“高原现象”。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上课水平,一个共同的问题点: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直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冗长的情节分析。教师偏重于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并热衷于对情节的抽象的分析讲解努力于架空“挖掘内在思想”。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忽视对语感的培养和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学习与运用。
  二、烦琐的提问设计。为了摆脱情节分析中的“单向灌输”,教师便围绕情了设计设多提问,希望学生能参与分析,其实这种提问完全是教师的主观思路,学生只能被动应答。一问一签,亦步亦趋地被老师“牵着走”。
  三、抽象的章法讲解。我国是文章大国,语文教学历来重视章法。分段、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讲解谋篇立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当然,适度地学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没有什么不对,但过分强调知识体位,让小学生接触许多术语,却会因此淡化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无法及以真正落实。尽管教师教学目标相当明确。教学语言堪称精美,板书设计也技艺娴熟,教案编制更是严谨周样,但课堂教学的贯彻仍然只是教师的“教路”而看不到学生的“学路”。于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无法深入最重要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核心之中,失去了根据学情,因势利导即现场处理的活的灵魂。
请看一位教师教《燕子》一课的实录片断;
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生:这多么像正待演奏地曲谱啊!
师:为什么说这很像曲谱呢?知道什么叫曲谱吗?
生:就是歌曲的谱。
师: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
生:……
师:歌曲有两种谱,一种叫“简谱”,一种叫“五线谱”(出图表示两种谱的图片)那么课文中说的“曲谱”应该是哪种?
生:(齐)是五线谱。
师:对,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为什么是五线谱呢?我们先来理解“嫩蓝的天空”,什么叫“嫩蓝”与“深蓝”、“蔚蓝”有什么区别?
生:嫩蓝就是蓝得很淡。
师:很好,就是淡蓝,因为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这“几痕细线”又指什么?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
生:“几痕细线”指的是电线“痕”就是很细,因为这远远望去看不清。
师: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什么,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又像五线谱上的什么?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
生: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上的……
师:音符说得好。燕子正准备演奏一首歌颂美好春天的曲子呢!
这里就教师理解把握教材而主,应当说还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他把课文分析得很细,提出了许多问题。范围很小,解答距很短,缺少思维强度的问题。固然能使学生易于应答,紧跟教师的教路走,可以保证按时完成教案,但因此也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性特点,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扼杀了学习积极性。
同样是教学这一节课文,在另一位教师的课堂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
师: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这一节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生:这节写的是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师:对,你读懂了。这一节写得很美,大家读读划划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印像最深刻,而是说说为什么?
生:“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指的就是燕子,燕子叫起来很动听,它正要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师:是吗?“这”光指燕子吗?“曲谱”跟“唱歌”是一码事吗?再仔细读了。
生:他说得不全面。“这”不光指燕子,也指燕子停歇的电线。“曲谱”我想指的是“五线谱”,而不是燕子唱歌(众表示赞同)
师:说得有道理,可不是指燕子唱歌,跟“正待演奏”又有什么关系?
生:“正待演奏”就是说刚要演奏,指的是演奏的那个曲谱,这曲谱成想应该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里”那首歌的曲谱。
生:不,我觉得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那首歌的曲谱
……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
生:我觉得“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在电杆之间……”这一句也写得很美,特别是那个“嫩蓝”写出了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那咱种色彩。
生:“嫩”是颜色浅,如果用“蔚蓝”那就蓝得深了。
生:因为刚下过雨,天空有透明的感觉,所以用“嫩”
生:春天的树是嫩绿、春天的天空是嫩蓝,说明春天很有活力……
师:大家说的“淡蓝”、“颜色浅”、“蓝得透明”,春天的天空也很有活动“都对,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心情,可以任我们去想,这就是祖国语言的魅力”。
在这里教师只提一个问题要学生说了“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是一个问域很宽,解答距较长,思维强度颇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引发讨论的机会。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甚于与编者对话。于是“事情”就会生动地呈现出来,“教”必须为“学”服务,学生成了文本的主体。也就能主动活泼地发展。”
  当然,要超越这一“高原现象”,不是轻而易举的。首先,应采用“引导——发现”机制,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二,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因势利导,临场处理。毕竟易放难收,而照“案”“宣科”,按图索骥,则可以十拿九稳。第三,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无疑是要有一个培养过程的。尽管道路曲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势头还是不可逆转的。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