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谢家镇中心小学 620860)
【摘 要】科学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改造世界最有效的工具。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发现,科学带给了我们很多便利,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既然科学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那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处于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时期,我们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帮助学生学好小学科学,为将来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打下牢固的学习基础。本文将就当代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解决办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关键词】 思考 教育问题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是小学学习阶段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能让学生在参与科学课程的时候充分激发自己的探索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且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塑造对世界正确的认知。同时科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全面开展小学科学教育刻不容缓。按理说小学科学应该会受到学校的重视,以及学生的喜欢,但是笔者经过多方查验,发现当代小学科学在学校和学生的心中地位并不高,笔者认真思考和调研后,发现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并没有向学校反映科学教育资源的缺乏,没有向学校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自己都认为小学科学教学重要程度不高,因此能省则省,得过且过,而学生受教师这种思想所影响,并且因为教学方法和教学器具的落后,所以对小学科学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如同鸡肋,没有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工具也有了较大变化,不再像以前只能靠单一的粉笔和黑板来教学,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各种多媒体等。同时新一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都和上一代学生有着较大差异,受教育主体产生了较大变化,我们教师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富有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因材施教”。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依然坚持墨守成规,固执已见,不肯接受、学习新事物,依然坚持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格格不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一系列后果。笔者认为,要想改变小学科学教育的这种现状,让学生学好小学科学,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适合学习,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个不适合学习,充满消极、懒惰等情绪的氛围则只会让学生感觉昏昏欲睡,对学习打不起丝毫精神。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小学科学,我们首要目标就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首先,我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讲一些科学家的名人轶事,通过讲一些有趣的名人故事,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印象,提升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亲进度和好感。第二,我们可以通过自身渠道或者学校渠道,在教室里开设一个“科学部落”,也就是一个小读书角,开辟一个科学专栏,往里面放置一些关于普及科学知识,介绍当代科技,或者讲述科学家故事的书籍,号召大家空闲时都去翻看一下。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好奇宝宝,肯定忍不住都会去翻看这些新奇的书籍,通过翻看书籍,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科学和科技有更深的了解,了解最新的科学动态,还能开辟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增强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心中的“科学之苗”萌芽,之后随着时间发展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或者走廊里挂一些科学家的人物肖像和名人名言,使学生随处可见都是科学的气息,让学生脑海里随时都有科学的身影,督促学生学习科学。
二、让学生在“教材之外”学习科学
课本教材固然是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的课本教材可能并不受他们的喜欢。因此,我们固然要向学生们讲授教材之内的知识,但是也要注重学生“教材之外”的学习。首先,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学知识,比如打雷和闪电。当我们在询问学生们打雷和闪电的先后顺序时,肯定有爱观察的学生起来回答道,“先看见闪电,再听见打雷,闪电在打雷前面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表扬这位同学的观察能力,肯定他的前半句说话,即“先看见闪电,再听见打雷,”然后告诉他闪电不是在打雷前面发生的,闪电和打雷是同时进行的。这个时候相信同学们的好奇心都被勾起了,纷纷正襟危坐认真听老师讲解为什么,吊足学生胃口后我们再来告诉学生“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打雷是由于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由于运动使相互距离缩小到了一定范围,正负电荷之间产生的强大电势差把空气击穿了,击穿的同时产生瞬间放电,放电的时候产生的火花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的闪电,而放电时产生火花的声音就是我们所听到的打雷声,二者是同时生成的,但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声。”通过讲述这些“课堂之外”的科学知识,相信一定能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做趣味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
课本中的知识相信很多同学都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可能心中知道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亲眼见过,难免会有些怀疑。我们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可以留下一些教学时间来亲自做实验给学生们看。比如我们可以简单的设计一个“不着火的纸巾”。在学生们的见证下,我们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制造成一份混合溶液,再将纸巾用镊子夹住全部浸入溶液中,再将纸巾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一边燃烧,一边使劲甩动纸巾,这个时候学生们会发现纸巾并没有燃烧起来,相信这个违背学生认知的现象肯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给学生们普及科学知识,学生们肯定就听的十分认真仔细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科目,既需要认真教授学生知识,也需要带领学生多开展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会对科学知识更有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