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中心小学 620862)
【摘 要】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数学相对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数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想让小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实用机会很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让小学生切实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帮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数学,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将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数学化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 生活化、发现数学、情境生活化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数学,主要是强调题海策略。这种疯狂的题海战术的确是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但是弊端也是非常的大。死记硬背对于数学学习来讲毫无意义,首先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不是固定的模式,教师布置的题目并不能非常全面的都涉及到,肯定会有些“漏网之鱼”,其次是会引来学生们对于数学的排斥心理,认为他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趣味。其实数学千变万化,但却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们思考的空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让同学们发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对于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到生活中的知识,平时小组长发作业本,一共60本,有30人,每个人能发到多少本子?再利用我们的除法知识,很快就能得出每个人可分得2个作业本。让同学们知道,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处,但是实际上却是更能够方便我们的生活,从中了解到数学知识不单有趣并且实用。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实际例子可以引导学生们自己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是能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信心。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联系的同时,锻炼学生们用数学思维学以致用的解决问题,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之努力的教学目标。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长期以来,人们根深蒂固的认为数学知识晦涩难懂,神秘枯燥,导致许多学生本身对数学就有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当从生活入手,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分为以下两步:第一步是将数学知识渗透生活。例如小时、分、秒。书本上的知识利用时钟,能够形象生动的帮助学生们理解,讲述了分秒小时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尝试拨动时钟来设置固定的时间,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步则是数学思考的生活化。引导学生们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可以从提问入手。提问不仅能够引发讨论和思考,更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提问不光是能够解决数学问题,更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利用提问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思考,可以帮助学生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电线杆支架为什么会组成三角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讨论,继而推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有当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同小学生们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从而对于数学学习更为积极。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一切事物都有一种探究欲,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数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在学习的过程难以理解,不会运用是常见问题。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教学变为生活化地情境教学,更加有利于小学生们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在构建情境生活化地数学教育时,教师应当注意,情境生活一定要同我们数学知识相结合。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并不具有成人的理解思考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一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或者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点,情境生活化地数学教育应当更加简单明了而又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可以利用抽奖的活动来进行数学的情境生活化教学。教师提前准备好红黑白三种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在不同的纸箱里,通过学生们的反复实践来判断学生们拿到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继而引发其中的数学知识的讨论。这种小实践不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构建数学情境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辅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更要让学生成为教育中的主体,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学习,合作讨论。对于相关的知识体系,教师做归纳总结,积极活跃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能够遇见的例子,来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分小红花来讲解数学知识中平均数的概念。这种将书本知识直接立体化呈现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帮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都是当下数学教育之路上必经的重要关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唯有合理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教学,才能更好地将数学知识拓展到实践之中。
总而言之,数学是灵活的,并且是实用的,教师应当时刻谨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重要联系,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生活中学到数学,并且学以致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