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兴隆小学 610000)
【摘 要】想象与猜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从学生生边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永远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科学 想象与猜测
科学教材的教法应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得以彰显,探索精神才能得以体现。在课本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比如提出假设,进行想象与猜测。学会了这些方法,在举生活中的若干例子,让学生先去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就要涉及到假设,想象和猜测。对生活中的现象好奇,由好奇产生探究欲。遵循学生的这一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就能培养起关心科学,热爱科学,探究科学,运用科学的现代精神。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小学生好奇的呢?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发动学生收集问题是生动活泼的方式之一。某班尝试开展了这一活动,由到了很好的效果。收集任务布置下云,不限时间,学生由好奇心收集了不少。请看如下问题:家在农村的同学,有一个问题:农民春天插种稻种,先要在地上挖一个坑或是找一个大缸子,装上清水,往里面放上一定的泥巴(最好是干泥粉,见水易混和入水里)用木棒搅拌,待水变浑浊后,把一个鸡蛋放泥水里,鸡蛋恰好在上面。把谷子倒进云,也搅拌一阵。这时,一些不饱满的谷子就浮在上面,捞掉后剩下的都在水底。把谷子捞上来再撒到田里。说这样选出的种子就是优质的。我不知道这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提问,表扬了他对一些不解的现象,有探索的精神,不象有的人对这类现象熟视无睹。而他就要问个为什么?这就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也是科学发现的优秀品质。对这个问题,我现在不应用浮力原理给你们详细讲解,待你们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了那部分知识后,自然就明白了,但我可以给你们一点启示,让你们去设想,去猜测。设想(一),鸡蛋在清水里是下沉还是浮在水面上,你们看见过爸爸妈妈煮鸡蛋,或者你们亲自煮鸡蛋吗?有这种感觉吗?同学们纷纷回答清水里鸡蛋沉下去了。(二)农民泥水选种,鸡蛋浮在上面是什么原因?大家思考后,回答水中有泥浆。(三)为什么水中有泥浆,鸡蛋就不下沉了。同学们说不上来了,老师点拨,清水与泥水,盛同样的两杯水,那杯应重些?同学们回答,肯定泥水要重些。老师肯定,因为加了泥巴,浓度大了。这就说明,浓度大的液体的浮力比浓度小液体的浮力大。这里我也不讲浮力的概念,只让你们知道,当你们夏天把赤脚放进水里时,是否感觉到水有把脚向上托着的感觉。大家说“有”。这就是浮力。这样你们就会明白,谷子就象鸡蛋一样,放在清水里下沉了,而放在泥水里如果还是下沉了,就说明什么?同学们回答,说明谷子结果饱满,比鸡蛋重(没学过比重前,允许这样习惯性的回答)。老师又问,那些浮在水上的当然就不结实不饱满了。应捞出来,沉在泥水里的就是上等种子。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里还有科学道理呢?评,这位老师的启发讲解恰到好处,他没有急着用浮力原理来讲解,只是用生活经验来启发,目的是培养科学兴趣,果然达到了目的。问题(二),这是由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所提出的。他说在电视里,他看见魔术师刘谦表演的玻璃被硬币穿透了,我看得真真切切,怎么能说魔术是假的呢?要是假的,那又是什么原理呢?老师也充分肯定了他探奇的精神。但应断定、魔术必定是假的。你们先假设一下,假如你们要发明这个魔术,应怎样设计步骤,想不出,我再揭秘。同学们飞快地转动思维的轮子,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老师说想不出是正常的,要是能轻意想出,那就不叫魔术了。这时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圆圆的,耳朵排除一切干扰,听老师揭秘。老师说,我们可以这样设想,玻璃上面放了两三枚硬币,左手放在玻璃下面,用右手在玻璃一拍,下面手心里出现了一枚硬币,而上面的三枚硬币少了一枚。这说明两个问题,下面那枚是下面手暗藏在指缝里,趁拍玻璃时将他弄到手心里。这是很容易的,一刹那,观众根本发现不了这个密秘。那么上面的三枚为何又会少呢?原来有两枚是紧挨着的,它是连体,一枚是只有外壳,一枚是实心的,两枚衔接有微型弹簧,本来应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硬币的形状。用手把它掰开平放在玻璃上,他弹不回原状。但当右手啪地拍打玻玻时,由于玻璃的振动使它跳了起来,一下子就合起来成了一枚硬币了。玻璃上面就只有两枚硬币了。啊!同学们又愰然大悟,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但他们问老师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说,我也想不出来,就另一个节目揭的秘。这就说明,科学就是科学,魔术就是假的。社会上有人在路边房角设魔术骗局,你们可不能受骗上当啊!老师的揭密又使同学们增强了相信科学坚定性。还有个学生在收集身边的科学现象中,发现了一个玩具汽车,上足了弹簧发条,一松手,汽车就自动跑了起来。用它自动爬坡,也上去了。于是他自制了一辆由竹条绑成架子,用纸糊成的汽车。大约6寸长3寸宽。在轮轴上用橡皮筋代替钢皮发条,橡筋把前后轮连接起来。用后轮往反时时针方向旋转很多圈,待转不动为止,这种情况是橡皮筋已经绷紧了。在落差的地方斜放一块木板作为坡路,把汽车朝上放着,一松手,汽车就向坡上跑去了。他把这个玩具带到班上,在讲台上表演后,老师要同学们假设猜测是什么原理。虽然有的同学也玩过这种原理的玩具汽车,但没折开看过原理,还是说不出原理来。当老师叫那个同学当场揭秘后,同学又恍然大悟了。都赞扬这个同学的仿造能力。老师点拨说,我们中国买进一件高科技的东西,进行拆开研究,仿造提高,所以我们的科技提高很快,这种能力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也叫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寻找身边的科学,有利于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团结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