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丹棱县丹棱镇小学 620299)
【摘 要】英语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否则事倍功半。
【关键词】 英语 心理规律
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素质“。这段话,说明了心理规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青少年他好奇、好胜、求知欲、成就感强。遵循这些心理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可以产生很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他们求知欲强,是由于对一切都好奇,有懂得一切的需要,于是兴趣就产生了,这就是兴趣来于需要的心理规律。工人进城必然对工业技术展览感兴趣,农民进城,必然对农业技术展览感兴趣。学生进城,必然对书籍感兴趣。文学爱好者必然去文学类书籍选购书,英语爱好者必然去英语专柜选购辅助学习机之类。这些都体现着兴趣来于需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变得重要。情感态度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是首要因素。通过调查了解,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对学生的兴趣问题来一番分析吧,看看是什么规律。对英语的兴趣有几种情况。(一)有英语理想,想将来当英语翻 译,英语教师或国际外交人员(如外交官、企事业的,对外联络等)。这部分学生,由于他们有强烈需要,所以”不待扬鞭自奋蹄“。这就是他们进城就去关注书店的英语专柜的心理基础。(二)虽没有英语理想,但有考大学的志向,考大学英语是必考科目,所以也要学好英语,虽不如英语爱好者的兴趣强烈,但也不敢忽视,仍努力学习英语。(三)自己估计考高中无望更别说大学了。但也看到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懂点英语比完全不懂要好。对英语学习持一般的兴趣。(四)自己的各科成绩都差,只能学完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与其平均分配学习精力,不如把语文和数理化学得好一些。于是对英语学习兴趣淡然,学习不求好成绩,能学到多少算多少,经常不及格也不当回事。针对这些情况,只要解决好后一类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他们在班就不拖后腿了。对这些学生我是这样做思想工作的,我对他们说,你们虽然成绩都差,但九年义务教育以内的各科知识都是人生的基础知识。对就业来说,语文、数理化固然在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但那只是在国内,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各科成绩差,上不了高中、大学 ,但志气不能小。小学毕业生也有在社会上闯成了大老板的,也有出国务工挣了大钱的。中国在政治、经济都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象东南亚国家,好些都使用汉语和英语。再过一些年代,中国也会形成这种局面。以前数十年难于看到一个外国人,现在就在一个小县城,也经常看见外国人。西方的东方的,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不会英语都会遇到与老外交流的语言障碍。一个人学生能力全面差不要紧,但不能成为不重视英语的理由。对我的这番话,这类同学心理服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不再不重视英语了。兴趣比以前浓了。以上着重谈了兴趣来源于需要的心理规律。兴趣还与学习气氛有关。一个本来不爱好唱歌,更不爱唱英语歌曲,但有一次他来到城里的一个英语园地(专供英语爱好者聚会的地方),听见大家都在唱汉语歌,英语歌,还有的人把汉语歌翻译成英语歌来唱。他被激发了兴趣,也就跟着学唱起来,这要是在平时,他是最怕别人笑话而不敢唱的。可见,学习氛围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这些氛围有如下方面。(一)轻松愉快氛围。应试教育由于是教师中心,又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所以教师要求课堂十分安静,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教师神形严肃。这样的氛围,学生只有听和记的权利,有疑也不敢提。而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的角色转到了主导(而非主宰)的位置。学生兴趣浓,思维越活跃,越是敢于提问,乐于质疑。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轻松愉悦的氛围,老师的教态不应太严肃,而应是自然而平易近人的。语言也不刻意一律严密,有时还需要点幽默感。教法上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得充分发挥。(二)英语语境氛围。本国人学本国语言为什么迅速,一个幼儿即使没有上一天幼儿园,父母也就是幼儿教师。孩子从牙牙学语到两三岁,就基本能与父母进行日常语言交流了。父母并没有象幼儿老师那样一本正经地给孩子上语言课,孩子不也学会了语言了。这就是语言环境的作用。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的对话,这就是语言环境,耳濡目染由条件反射也会懂了很多语言的意思。而英语,除了每星期的两节课上有英语氛围,一出了教室,一回到家中,就会被汉语环境所淹没。所以营造英语语境氛围是促进英语学习的又一重要因素。营造这一氛围方法是靠师生去创造。有位老师发动学生做了如下的事,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在社会接触中收集有关英语的趣闻。拍摄有关英语的照片、视频。收集的故事可以在班的故事会上讲。有个学生在故事会上讲了一个故事:有位西方女郎在某车站丢了一件物品,被一个中国人拾起,欲还失立,失主已不知去向。这东西象牙膏又不值几个钱,拿回去研究研究外国产品的性能吧。怎么研究呢?他见上面全是英文,读不懂,估计是牙膏吧,于是用来濑了口,一会儿腮帮肿了但又不痛。不知何故,恰巧读高中儿子回来,一看才知是法国妇女化妆品,皮肤刺激素。那人才知不懂英语吃了亏。幸好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那样就丢人现眼了。这个故事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营造了英语的快乐氛围。同学们还在家里的各种物件上贴上英语标签。一是为了学习的方便,也常常引来家人的询问,“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读?”英语终于在家中也有了谈论的话题了。
总之,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营造英语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改革评价与新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