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误会与巧合——作文技法研究--作者:高 敏
(四川省仁寿县高家镇小学 620566)
【摘 要】写文章是需要表现技巧的。同样的内容,表现方法的优劣决定着艺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在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
【关键词】 作文  技法
误会法是产生情节变化的因素之一,使本来正常的情况变得不正常,经过一系列曲折过程解除了误会,又回归正常。这就使情节波澜起伏而不呆板,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巧合法也源于生活,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法把一些本来互不相干的事连结在一个点上,使其变得妙趣横生,启发思考。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文章吧。
例一老师念了一篇文章,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表现方法。《请帮工》:农忙季节张大嫂家劳力缺乏,老公在远处打工回不来,儿子在念书,帮不了忙。眼看麦子一天天黄透了,收了麦子空出地来,还要种下季的庄稼。可是一个女人怎么忙得过来呢?就是长了三头六臂,也赶不到按季节收割完,等到慢慢的收割完,那就要误种下季庄稼的农时了。于是她就去求人帮忙,给工钱是小事,只要有人来。本组李小二被请动了,并为张大嫂计算了农时,他打算努力为她干活。第二天早上,他直接去她地里割麦子,先割山顶上那块地。第二天,天不亮,张大嫂就起来做饭了,为的是热情对待李小二。天刚亮她就去到门外张望,山顶那块麦地一眼就望到了。她一望还不见李小二的人影。饭做好了,她又出去望,那麦禾还是整整齐齐地立在地里。张大嫂心里不舒服了:这个李二娃,平时我对他不错,不管早迟他来她家,抬凳、拿烟、倒茶没少热情。那次在街上碰到他在饭馆里喝酒,还是我给他开的酒钱。他平时说话也是满殷勤的,说要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说就是。昨天说得好好的,今天早晨直接到麦地割麦,先割山顶上这块。这时还没有人影,该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或者是不守信用,放黄了。本来是上山叫他回家吃饭了的,不叫了,干脆把饭送上山顶去,等会儿他来了就在山顶吃饭,别再耽误时间了。于是提上饭菜往山顶走去。走到麦地坎下了,尖起耳朵听听,一点儿动静都没有,那麦禾还是在地里长着。管他呢,把饭送到地坎上去。爬上地坎一看,她吃惊了:好个李二娃,敢捉弄你老嫂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原来,李老二先从中间割起,这是故意这样的。一早晨已割倒了整块地的表子,只剩从山下能望到的地边上的一圈没割。这会他躺在地里装着睡大觉,因为他偷偷的看见张大嫂提着饭上山来了。他要捉弄她一下,给她一个惊喜。听了张大嫂的话,李老二一骨碌从麦堆里站起来,说,我还以为你不会给我饭吃,要饿死我呢。别割麦了,快吃饭,我把饭送上山,免得你来回跑空路,休息会儿好干活,累死了,我抵不起命。一席话说得两人都笑了。山顶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文章念完了,老师问学生此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因为老师昨天才讲了误会与巧合,大家判断是误会法,老师又让学生讨论是怎样实施误会法的。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李小二故意制造没来割麦的假象,让张大嫂产生误会。最后给她一个惊喜。如果不以李小二捉弄张大嫂的情节,写李小二一大早就到了地里,从地边一排排地割麦。张大嫂出门时一眼就望见了真相,这就没有戏剧性了。有了这个误会的情节,既表现了张大嫂的热情对人,也表现了李小二的努力助人而且讲信用的美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读来趣味横生。受到了农民诚实纯朴勤劳,而且充满乐观的精神的感染。误会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二老师给了一个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地写的,要求学生改为巧合法写。那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学校期末考试是反映学生一学期的真实成绩,监考制度十分严,要求每个学生不能作弊,一经发现,就要在放了假后留校搞校园卫生一星期,让他们长记性,这是很严厉的处罚,既减少了假期玩的时间,又不光荣。但偏偏就有一个学生抱着侥幸心理仍然作了弊,结果被逮住,受到了这种处罚。这是故事梗概,要用巧合法写出来,就要使情节生动曲折。学生们写好了。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是这样的:《还是没逃脱》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考试制度十分严格,一经发现作弊的人,就要罚搞一星期校园卫生。绝大多数同学都严格执行。但就有一个学生,因为平时学习不用功,估计考不出好成绩,他打定了主意要作弊。他是这样想的,考试时,监考老师坐在教室后,他细看不到那么多人。而他作弊是出钱找外面的人里应外合。他是用高科技通讯联络器进行作弊,学校又没有能检测的高科技设备,只要监考老师发现不了,就过关了。他是把高价买的无线电信息接受器塞在耳朵深处,由在教育局教研室打扫卫生的杨留一,悄悄地在考试半点钟后去拿一张试卷。这个卫生员是高中毕业的优等生,由于没考上大学,谋了一个教育局的卫生员。他拿出当堂的该科试卷,跑回家,迅速做出那些难题,在电话上给那个学生说答案。监考老师认真观察也观察不到他耳朵里的东西。但当要下课的时候,学校总监室的老师突然陪一位警察走进这班教室,警察走到那个学生跟前,从他的耳朵里掏出了一个微型收听器。他傻眼了,他怎么会知道呢?原来负责侦察电信诈骗的警察的侦察机里出现了一个异常信号,与一般手机不一样的接收器信号。他根据侦察机指示的方向,就迅速找到这位作弊的学生。真是太巧了。想侥幸逃脱作弊检查,没想到被路过这里的警察给逮住了。他警示学生,万万不能作憋。
例三,为了训练构思文章的技巧,训练方法灵活多样,写故事梗概就是方法之一。故事梗概要求体现误会与巧合,字数不多,只要能体现此法即可。下面是故事梗概之一。《车站相会》有表兄妹俩,三年前同在一家医院住院。他们同时带着瘦弱的身体出院分别。近来获得了对方的手机号,相约星期天在火车站相会。这天不准再用手机联系。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5点都不见对方身影。火车站台没有旅客了,他们只看见对面一个陌生胖子。这时候了,只好冒然一问,才知对方就是自己要会的人。因为双方都长胖了,认不出来了。评析:这个梗概用了巧合法。
评析:这篇学生作文算是使用了巧合法。虽然不是最成功的,但总算是运用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作文技法讲坛》重庆出版社(1998)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