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物理教具制作的素质教育意义--作者:兰茂良
(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初级中学 620564)
【摘 要】物理是由理论和实验组成的学科。学生观察实验或亲自实验对理解原理和激发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但如果让学生制作一些教具进行亲自实验,则以上效果会更进一步。
【关键词】 物理  教具  兴趣
历代的物理学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有形体现。物理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因此物理课程的建构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自制教具则是加强这种认识过程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很多常见的初级的实验,在未学习物理时,学生只是感性地接触,未提高到理性认识。比如杠杆原理,学生在生活中看见那些建筑工人用钢钎撬重物,钢钎下面垫了一块支撑的物体。钢钎越长越省力。这样的事,家在农村的学生很多都遇到过,或者自己也亲自操作过,这就有了生活基础。让学生自制这样的杠杆进行实验,并能检测出符合原理的数据来,则比在示意图上纸上谈兵要深刻得多。有个学生自制的杠杆是这样的:一根半米长的木条,上面画了长度单位。背面钻上小孔,便于与支点接触而不易移位。重力臂的端点能有固定物体的装制,使重物放上去不致滑落。再制作一个圆锥体形状的支撑物,锥尖就是杠杆的支点。杠杆制成了。就可以实验了。把木条放在支点上,在重力臂端点放物体,比如一块石头,在木条的动力臂点用弹簧秤拉着。当石头被撬起时,停制实验,称出石头的重量,读出弹簧秤上的刻度。当石头重量×重力臂=弹簧秤显示的用力量×动力臂时,就证明了杠杆原理的正确性,由此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实例。学生们会联想回忆起,老式的秤称物的情景。木工用钉锤拨钉子的情景。古式井上用撑杆打水的情景。这样,对那些生活中的杠杆就由感性提高到理性认识了杠杆制作,材料方便,制作容易。在教学中可以一试,学生是会感兴趣的,又例:学了摩擦力和斜面原理,先让学生(城里的学生星期六星期天可到郊外,农村学生经常可以见到)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在一个陡坡上,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或货车吃力地爬行,甚至前轮在原地打转也上不去。这时车上除司机外,另一人下车,从事先准备好的河沙撒在车轮下面,撒成之字形。司机把车沿之字形开,车子就轻松地上了陡坡,撒上河沙是增强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走之字路线是利用斜面原理减缓坡度,拉长行车距离,达到省力的目的。
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就可以进入教具制作了。操作:用一块光滑的木板用支架支起一端固定,形成一个斜面。木析从中竖分成两部分,一边贴上沙纸(用来摩擦铁锈的附有河沙的纸)。制作一个简易的载重车,用一个木块和两个木轮即可。实验进行:用细绳拴着车子,细绳一端连接弹簧秤。手拿弹簧秤把车模型从坡底往上拉,先在光滑的木板上进行,读出弹簧秤上的刻度,再在粗糙的沙纸上进行,再读出弹簧秤刻度。两把车子成之字路线运行,再读出弹簧秤刻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出哪种情形省力了。从而得出摩擦力与斜面的作用。又例:声学部分,物体振动发声,生活中随处可见,用不着制作实验器具。如敲碗,敲盆能发出声音。敲任何的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般说来密度大的物质振动频率高,发出的声音既清脆又响亮。但受磁场引力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就需教具来做实验了。那就是舌簧喇叭的原理。简易的舌簧喇叭,材料方便,制作也容易,原理能得到明显体现。(一)电磁铁的制作。用一颗铁钉缠漆包铜线圈通上电流,铁钉尖端就被磁化,就能吸起轻微铁屑。断开电流,铁屑掉下,这就是电磁起重机的雏形。(二)振动器的制作。把一个图钉帽用铁锤在石头上锤成薄片,或从薄铁片上剪下一块圆形铁片也可。把用明胶沾在一张纸片中心。纸片应是结构紧密易振动发出清脆之声的那种。把纸片以铁片为圆心,画一个圆前下,再画出一个很小的扇形剪下,把剪开的纸片合拢沾牢,就成了一个喇叭形状(而不是一张平铺的纸)的扬声器。这种形状,当铁片振动时易牵动整个扬声器发生振动。把这个喇叭状的扬声器固定在一个框架内,再把电磁铁固定在框架外,铁钉尖端恰好距离扬声器很近但又不接触到。即在电磁铁的磁力范围内。把电磁铁的两个电极接在普通座机电话的电线上。这时通上电流,一般是二节手电筒用的电池就行。从远距离对着话筒说话。这时电流由声音的振动而变化。变化的频率与说话声音一致,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也产生同频率的变化。磁铁吸入扬声器中心的铁片的磁力也产生同频律变化。纸片扬声的振动也产生同频律的变化,发出的声音也就和电话送话器的声音一样了。这个舌簧喇叭的实验,说明了如下原理。
1、电磁铁磁力大小随电流强弱的影响。2、扬声器声音的变化也随电磁铁磁力的变化而变化。3、电流强弱变化又受传入送话器的声音的振动的强弱。这样组成一个通路,就构成了喇叭了。曾有师生制作的简易喇叭,按入乡村的广播线路上,产生了同样的广播效果。只是由于材料的纸质而声音不如市场上买来的喇叭的音质好而已。但他所起的学习作用却是巨大的,学生通过自制喇叭,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对以上原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对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应试教育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只要记住结论,能用理论解释物理现象就达到目的了。而素质教育则既重结论更重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会发现纸上谈兵所发现不了的问题。从而对那些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便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团结出版社(2004)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