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视高镇初级中学 620564)
【摘 要】作文是需要评析的,不评析就不能知其成败得失,提高必慢,所以每位老师都很重视作文评析。
【关键词】 作文评析
作文评析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弥补不足的得到提高。但评析的方法不同效果就各异。应试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教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采取注入式。作文讲评也只是老师唱独角戏地一讲到底。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挥,补救措施也不能落实,所以收获不大。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精神,所以在作文讲评中,用启发引导式,让学生在启发引导中发现不足,积极分析问题的原因,从而弥补不足以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文,这里先展示后评析。例文《两座山的命运》。我的家在大山深处,这里有两座山,十年前,它们的命运一样,十年后,它们的命运各异。两座山十年前是什么命运呢?那时候,两座山都是光秃秃的,稀疏地几根树木悽惊地立在山上。时儿有几只乌鸦歇在上面,呱呱地叫着,山腰上有一些梯地,种着玉米和红薯。由于山高缺水,干旱威胁着庄稼的生长。玉米长得低矮,结的玉米棒子很小很小。红薯也长得不茂盛,产量低得可怜,每年的玉米红薯用一部分去换大米,一部分喂猪,油盐柴米,钱都成了问题。有劳力的只有去远处打工挣些钱,所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穷。十个年头过去了,有人去远处打工,十年之后才回家一次,一走进村里,看见这两座山时,惊诧异常,一座山仍是原貌,一座山却旧貌换了新颜。山再不是秃头山而是青色的象铺着绿地毯的山。那是茂密的树林,山腰的梯地里不是玉米和红薯,而是苹果与橙子。秋天,走进树林,别有一番情趣。树木以松树为主,还有少数的杮树、梨树、杏树,太阳一出,在林子里象打了一把把大伞,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透出来,照在地上,象撒了一地的金子。地上长着茶蕈,雪白的,一丛一丛的。摘下食用,味道鲜美,拿到城里去买,还可卖个几十元一斤的好价钱。杮树的杮子红了,象挂着的小红灯笼。还有梨子,品种繁多,有雪梨、青皮梨,有的味道很甜,有的甜里带酸,还有杏树,杏花开在三月,杏子成熟在五月,杏子与梅子同类,只是颗颗大小不同,有望梅止渴的成语,当年红军长征途中,走在藏人区里的大山上,找不到水,口渴难忍,那些宣传科的女兵们就给战士唱起歌,其中有“杏子放在嘴里,酸里里的甜,甜里里的酸”。战士们的口水一下就被激出来了,口就不渴了。这里是现实版的望梅止渴吧。再看山腰上的果树,苹果个个笑红了脸,橙子树挂着金色的果子,山下一条盘山公路直通山腰,摘苹果和橙子的人站满了树下,装在筐里过了秤,装上汽车拉走了。这里的人都富裕起来了,转过山去,那座秃头山下的房屋还是茅草房,而绿山下的房屋是白壁青瓦的新房。家家都买了摩托车,小货车。
以上就是这两座山的命运。这两座山的命运为什么不一样,细听我来讲端详。原来这两座山不是同一个村子的,而是两个村的山。张村和王村,张村的村长和书记都是民主选出来的,他们都是在外发展赚了钱,回到村里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他们的决心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要得富先修路。他们用自己的钱为村里修了路,然后发动大家群策群力制定改造荒山的计划。决定在山上植树,种果树。树木是农村人造房的材料,又是城里制家具的材料,价钱不低,水果运到山下,运到外地,还可以卖个好价钱。以往即使种了水果,路不通也运不出去,现在有了水泥路了,山里的产品畅运无阻,电脑里把广告一打出,生意就签了不少的单。这两位村官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带领大家致了富。为什么另一座山的命运又没有改变呢?也有它的原因,原来这个村的村长是个村霸,是用贿选的办法选出来的,他为了私利而当村长,根本不为百姓做想,组织人去山下经商,得来的钱装入自己的腰包,哪还带领大家开发什么荒山啊。这次扫黑除恶,才把这个村霸揪了出来。以上就是两座山的命运。评析课上课了,老师把事先印好的这篇作文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读后发表看法。好还是不好,好,好在哪,不好,差在哪。经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都认为很好,好的地方是通过对比写法,把两座山以前的状况(一样的命运)和现在状况相对比,突出张村的村长和书记,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精神。又把现在的两座山加以对比,更突出了张村致富的先进思想和领导能力。揭露了当今有村霸存在的现象。他告诉人们,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扫黑除恶,选出好村官才能走上致富路。
这篇作文作为范文,要同学们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不足,同学们纷纷思考起来。都找出了不足之处。有个学生找出的不足之处是,自己也写了一个村子的变化,但过去和现在都写得过分概括而不具体生动,听了今天的作文讲评,他懂得应怎样补救自己的作文,他把作文重新修改一遍,写不具体,还利用星期天去村里仔细观察考查,丰富了材料,最终修改成了一篇好作文,这就是素质教育的讲评讲起的好作用。又例:有个学生,他的作文很差,但却找不到差的原因。老师要他每次只细听好讲评谋。因为这位老师做到实验,他的作文每次是详细批改的。但不可能把每处改的都原原因说得很详细,需要自己去揣模,但他不会做,这次老师对他的作文一字未批改,目的是让他认真讲讲评课。他果然被逼上梁山。当他听讲评时,把自己的作文与老师讲的作了比较,终于悟出道理了。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讲评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