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武阳镇初级中学 620860)
【摘 要】语文是人文学科,里面有不少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等。这些都是充满情感的因素,因为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是充满情感的。所以教学中利用情感因素,有利用教书育人。
【关键词】 语文 情感教学
初中小学课文都是以记叙文为主要内容的,即记人叙事的文章。记人是以事实来表现人,人就表现得有情有感,有血有肉。叙事,所记之事都要涉及到人,所以事中也能感受到情。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就充满了情。当窗织布本是农家女孩快乐的工作,但“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为什么突然停下织布机而叹息呢?原来是听到征兵之册上,每册都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年老又无大儿子可以代替,木兰怎能不为这事叹息呢?这种叹息是世间普遍的父女之情的流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读者可以想见,此刻在木兰心中,那一幕幕父女之情在脑海鲜鲜活活地呈现出来。小时候,母亲要煮饭去了,把女儿交到父亲手里,父亲抱着幼小的女儿,边哄边走地享受着天伦之乐。长大些了,女儿在父亲背上,在父亲怀里,看园中的花,看天上的彩云,父亲就是安全而快乐的摇篮。父母把女儿拉扯长大,可现在,却要被征集当兵,父女分别不说,父亲那年老的身躯怎抵挡得住北方的寒气啊!这一切的一切,他怎能不停下织布的活而声声叹息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这是她代父从军的情感基础。如果将这一句讲解一句带过,将是对情感因素的忽略,如果用启发式把学生的思绪引入对自己父女(父子)之情的回忆之中,那木兰代父从军的情感,将传递给当代的儿女,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将“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植根于自己的心中。又例《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诗是诗人贺知章几十年客居异乡,晚年辞官回乡所见的感慨。教学中,不妨引申开去,引到生活的现实中来。有的人在改革开放中外出发展,去北国到南疆,发财了,身价千万。但他似乎与家乡隔绝了,家乡要发展,为民生,为百姓幸福,为后辈子孙成才,要重建学校,好不容易找到他的联系方式,要他关注家乡的发展,可是那去信如泥牛入海,也不见一个铜子儿寄回家乡。这样的人,如果在他年老回来之时,乡亲们见了会是什么情景?贺知章是乡音无改,只因是所隔时间久远而与儿童相见不相识。而那位绅士,是否仍乡音无改呢?恐怕是乡音全改,见面时,不仅是儿童,恐怕是同年纪人也不相识了。而也另有一些人,也少小离家求发展。不论到南洋,到非洲,不论是没有发达还是成了巨富,他们都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哪怕身在异国他乡,始终不改“我的中国心”。而很多的人在国内打工,走南闯北,无论发展得如何,都丢不掉他的“家乡情”。有个人得知家乡派出所在搞公益捐助,他从外地归来,以朴素的打扮来到派出所,捐赠1000元。他不是大亨,而是普通打工者,1000元是何等高的价值。他也是少小离家,但未等老大才回,绝不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窘境出现。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人都熟悉他。而现在却有一些人,他们是演艺界名星,是千万、亿万富翁、富婆,有的移居海外,有的具有双重国籍。这些人,别说他们老大再回,就是回国内,那张面孔,国人见了也觉陌生了。因为他也变了“他的中国心”了。以上联想,绝非生硬的牵扯,而是那首诗的顺理成章的联想。这种联想,老师可以讲,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联想,这是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是一种素质教育的生动形式,那种简单的,把老师理解的东西写在黑板上,由学生去抄写,去背记,没经过学生的思维,那只能应对考试,所以叫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强调“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些素质已包括知识素质与思想文化素质,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和推动社会前进的素质。将古诗中的情感加以引申,古为今用,不正是培养学生的那些素质么?由此,在教完一篇课文后,有时为了检验一下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思想收获,老师一字不讲,让学生想去。布置一个小作文,让学生练笔,如学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让学生写学诗有感,让他们自由写去,不要怕写得五花八门。如其中有一篇写道:“这种景象留在广大农村,也发展到了城市。形式不同,情感一样。看,某家杀肥猪过年,邀请亲戚朋友欢聚一堂,举杯寒喧,谈丰年收成,谈事业发展,谈养鸡,黑肉鸡最值钱,谈养鸭,北京鸭也不错,谈养子女,某人的娃儿考上了大学,不论专科本科,只要是能毕业后热门就业,谈家乡建设,你的女儿读的是农学院,毕了业回来搞现代农业,我坚决支持……。这些纯朴而真诚的话语,在这大年夜里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他们不喝瓶装酒,只唱老白干,真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啊!也正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哩。再看城里人又有农村纯朴的风味吗?有,只是形式不同,农村人在自家里做饭,城里人住处太窄,讲究去餐馆,十人一桌,美肴佳味,热气腾腾,讲究瓶装酒,举杯祝福,畅叙家常,面对从乡里来的客人,主人家开口了,人人都说城里好,农村才好哩,一开发,土地款就分几十万,住楼房不要钱。以前农转非困难,现在是非转农才不容易哩!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在农村,吃了午饭去逛山林,逛田坎,在城里就是去逛公园。农村山水,自然、古朴,城里公园是山水的缩塑,清洁、规范,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以上就是丰年留客的城乡之景,聚会之情。陆游游“山西村”,我们的笔下就游“彭山城乡”吧。
从以上看出,莫低估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的课文中也感受到了“情”,笔下也涸涸的流淌着“情”!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团结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