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大化镇小学 620566)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首要因素,兴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备条件,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兴趣培养。
【关键词】 数字;兴趣
中国在没有普及九年制教育的时候,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的时候,有的孩子一天学校门也没进过。但他们在简单的买卖上还是有计算能力的。他们从哪里学习的数学,从父母那儿学的,父母教他们数数,从1数到100,教他们加减计算,用掰手指头的方法,用数石子数花生米的方法,数看得见的实物的方法,父母们也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规律。而这些没条件进学校的孩子为什么对学习简单的数学有兴趣呢?生活“需要”。
兴趣源于需要,口渴了对水有兴趣,坐久了对肢体活动有兴趣,需要也。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初也有浅层次的需要,但随着知识的加深,内容的丰富,必须让他们有深层次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不断产生新的兴趣,永远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每当要教新知识时,不急于宣布新内容,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对新内容的好奇心,这时再进入新课教学,效果会很好。比如在教10以内加减法前,讲个故事设置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个农民叔叔上街卖小菜,由于他小时候患过脑炎,所以未读过书。只从父母那儿学了些简单的计算方法。这天,一位专想占便宜的人卖他的菜,茄子1.2元一斤,买了2斤,南瓜2元一斤,买了3斤,苦瓜2.5元一斤,买了2.5斤,由于他对这些复杂的计算有难度,一般都是叫买方算了告诉他,一般的人都会如实计算,不会欺负他。但今天这个人告诉他些菜共值8.65元。他虽然感觉不只这点钱,但又说服不了对方,只好认可。结果少收了3.6元钱,这就是不会数学吃了亏。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对加减乘除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想,那人是由于患了脑炎不能读书不会计算,我们是正常人难道还不努力学好数学吗?当学生学习了加法刚要学习乘法的时候,一位老师也不急于宣布内容,而是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他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28+28+28……直加到65个28。老师要与同学们比赛,看谁先算出答案。同学们拿起笔纷纷计算了起来。老师站在那儿不动只是思考,一下就说出了答案是1820。同学们惊奇了,老师怎么算得这么快。一个数一个数地加,得要半天时时间呢。这时老师才告诉同学们,他用的是乘法,只要学会了乘法,就会象老师一样算得快。同学们兴趣倍增,雄心勃勃地进入乘法的学了。当学习了乘法,进入利用结合规律进简便算法的训练时,也不急于示范表演,而是先出一道题,如35+23+49……这三个数的算式是反复混合出现。一共是80个数,让学生计算,并与学生比速度。当学生才计算了几个数时,老师就报出了结果。同学们又惊奇了,怎么比电子计算器还快。因为有一个同学身上带了手机,他打开手机里的计算器,正在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这时老师让大家停下笔,说照你们这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非用半天时间不可,然后揭秘,即数出有28个35,有30个23,有32个42,35+23+42刚好=100。以最少的35的个数(28)为标准就是(35+23+42)×28,再加上23×2+42×4=2800+234=3034,学生愰然大悟,原来老师的方法这么简便。评析:以上教法是遵循了青少年对知识的好奇,成就感强的心理规律。采取先让学生用常规办法做,再给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先进算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对新的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上教法正是遵循了素质教育理念而采取的方式。还有一种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将民间流传的趣味数学与当今那些“套路贷款”的诈骗数学用小故事形式讲演,不但能激发兴趣,还能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例:有个给别人打长工,问他要多少工钱,他说不要多的,第一天要2分钟,第二天加倍为4分钱,第三天加倍为8分钱,以此类推真加倍到30天为止。一个月就只要这么多。老板想这钱哪算多啊,于时就答应了。到了月底一算账,天啦怎么会是几千万元呢?同学们也惊奇得不敢想。这时,老师叫他自己算算吧。算的结果,果然如此,老师点拨道:在当今时代,如果没有数学头脑只会吃亏。社会上那些“套路贷”的诈骗分子,就是利用虚假数字加经济诱惑,盯着一些老年人实行诈骗。
例:有个人拿着一张宣传单敲开了张奶奶的门,说是有一种贷款是某海外华人集团捐赠扶贫的,贷了款不用还。张奶奶起初不信,但经不住那人不厌其烦的宣传,他答应了。签了贷30万元的款。结果公司给打来80万元的款。过了一天,那人找上门来索要多出的50万元。说是搞错了,款拿走后,过了两天,另外一人又来拿那50万元。说前面那人拿走了,但打他的电话不通了。张奶奶拿款给那人时又没让他打收条,没证据,说不清。在那人的纠缠下,张奶奶又同意签一个同意把房屋证委托对方处置,可以去贷款使用,过一段时间就归还房屋。但没过多久,又有人来要她搬出去,说是他买了这个房子了。真是天降大祸,想得30万的不还的贷款结果自己价值70万的房子没了。这个骗子就用了数字加经济诱惑的手段。虽然张奶奶报了案,那些骗子被绳之以法,但留给人们的警示是深刻的。假如自己将来遇到这些事怎么办,于是学生又产生了一定要学好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了。又例:在教学中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为形象,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时,为了加深印象,理解得深,记得牢,老师把分子比作儿子,把分母比作母亲,把他们的年龄作为理解的依据,说子大于母为假(分数),子小于母为真(分数)。这样把知识与形象相合,就化平淡为神奇了,学生易理解也易记住了。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与教学》白山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