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涂家乡九年制学校 620587)
【摘 要】学习数学是需要兴趣的,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 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与语文相比,数学是抽象学科,语文是人文学科,具有形象性。语文是有很多文学作品,情文并茂,感染力强,易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而数学的抽象性则远不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易于激发和培养兴趣。但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与文学的形象性相结合则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讲文学是美丽的百花园,只需要讲一个文学的事,朗诵几首诗词就可以激发文学兴趣,经常进行文学欣赏,也可以培养文学兴趣。而数学又用什么来体现其是美丽的天地呢?可以讲数学故事。数学故事中有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激励以知识振兴国家的奋斗精神,讲学生中的故事,也可以为同龄人学生树立榜样。讲数学的趣味故事,可以激发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探索的乐趣。讲哪类故事,讲什么故事,要根据当时学生情况的需要而定。如有位老师针对班上有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便讲了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故事:江南某校有个学生,各种成绩都好,唯独数学成绩拉了后腿,而他又有个大学梦。如果让数学长期拉后腿,别说总成绩上不去,也会影响各科的学习。因为数学里的哪些知识与思想方法也对各学科有影响,所以他必须把数学也搞上去。班主任与数学老师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找到了,原因是从小未受到有力的挫折,所以当抽象的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采取放弃与应付办法,不求甚解,不努力攻克难关。为了培养攻克难关的毅力。老师打算把在体育上的兴趣迁移过来。因为他爱体育,在长跑比赛中,他没有一次不是坚持到底的。如果把这种精神用于数学学习上就能成功。这位数学老师又是个游戏设计能手。他为这个学生设计了一个快乐学习的活动。这个学生家的对面有一座不高的山,但很险峻,爱好体育的人必定不畏惧登山,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数学老师安排他去登山闯关,当那位学生登一段路遇了陡坎时,本可以绕道上去,这时他就给数学老师用手机报告,数学老师就给他发一段微信,里面有一道数学题,解出后就可以绕道闯关。这位学生是个好胜心强的学生,他于是坐下来认真解题。天很热,汗珠从他的脸浃流下,他不知道,他解呀解,蚂蚁爬上了他的大腿,他不知道,鸟儿的屎掉到他的头顶,他也不知道,他的思维在挑战难题的激励下十分活跃,他终于解出来了。报告了数学老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他绕道登上了一个平台,又继续前进了。
这上午3个钟头,他一共做了10道难题,其中有两题实在解不出,把问题记录了下来,仍算作闯过了关。他登上了山的顶峰,望着远处的天,天上彩云象盛开的莲花。他似乎看见了彩云中美丽的未来。就这样懂得了毅力来于坚持。他学习数学的毅力终于大大增强了。他为自己定下了复习前面不懂的所有知识,每次定下了任务和时间,不达目的不罢休。就这样,一学期过云了,他数学成绩上了几个台阶,到了优生的行列。从此,他的各科成绩齐头并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即使是一惯成绩优秀的人,有时也存在毅力不强的情况,更有那些毅力很弱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感动,也决心向那位学生学习,锻炼出顽强毅力投入学习。又例:有一次,要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了。但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直接讲新课,而是先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圆柱体与什么形状有相似之处,学生把库存的知识搬出来晒太阳,一下就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体相似,于是想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只是各自的底面积计算方法不同罢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始终浓厚,思维始终活跃。又例,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可以出一些富于挑战性的趣味题。因为系统知识不可能包罗所有的方法,遇到那些题,需要从基础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如学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如果是一个标准的方长体正方体,那只要套上公式就可以算出来。但如果不是规范的立体,那就会激发创造性思维了。如放一块石头在学生面前,这块石头极不规则,怎么测呢?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引导。结果得出了一个办法,把石对放在装满水的溶里,把溢出的水收集测量就成功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评析:上例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培养出兴趣呢?因为这是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也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素质教育强调,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位数学老师不是采取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方式,如果那样,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兴趣也就不浓了。他采取的是启发引导式,重视教学过程,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的关键点上进行思考,探索。这就把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起来了。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思维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因而能获得有效的结果。在这样的氛围下有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便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这样他们的学习方法,学生便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一直保持下去。但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引导方法,才能达到目的。激发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还不少,有待于同行交流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