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武阳中学 620860)
【摘 要】数学教学同任何一门知识教学一样,都是师生密切配合的过程,而在配合中,情感因素不可忽视。
【关键词】 数学;情感
教师与学生与各行各业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是一样,只是其他行业是领导带领他们做事,而教师是带领他们学习。所以,情感是扭带,它把上下连成一心,情感是热水,它能溶解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情感是暖风,它能将彼此的心升温融合。在教学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这就是情感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要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情感问题,帮助消除消极的情感态度,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在开设的学科中,人文学科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读一篇教材,都会受到情感的陶冶,但数学是抽象学科,是数字、符号与逻辑组成。情感因素不丰富,学起来兴趣淡然,但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中有丰富的情感,如果把抽象的数学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也会使其情感丰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丰富数学情感的过程中,必然会使自己也变得如同语文教师一样的富于情感,这样学生面对的就不只是一位从枯燥的数字与符合推理的老师,而也是情感丰富的老师,无论在课堂和课外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在数学教学中灌注情感,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激发兴趣,就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爱之情。就象农民热爱土地,工人热爱机器一样,要对数学产生情感,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价值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它于科技、经济和人们生活的价值。由需要而产生兴趣,进而形成热爱。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而非那些抽象的理论。如果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能做习题,那只是应对考试的兴趣。一旦对考高中大学失望,数学于他还有兴趣么?所以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只伴随终身的学问,就如人物离不开语文一样,那就要把它与生活,生产相结合,让数学知识在与生活的结合中丰富情感,从而感染学生。有个学生对老师说,我的总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到那时,这些数学知识用之甚少,要凭劳动才能吃饭。数学老师对他说,单就数学知识来说,它似乎只有计算时才有用,但它不是一门孤立的知识,它是各科知识融为一体的,有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我要你读书,学好各门功课,并非要让你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而是尽你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在面对择业时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有十八般武艺。如果没有知识,就等于赤手空拳,毫无选择的权利,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而已。
曾有一个人没花一分钱买飞机票而旅游了七八个国家。他是如何实现的,逃票吗?不可能。因为各航空公司都有少数的夜间免费票,他从电脑里调出这些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周密计算,每次都不用购票,这就是数学的作用,有二人都是初中毕业即就业,两人都做同一种生意,但一人生意火红,另一人生意惨淡,除了诸多素外,其中周密计划起了很大作用,这计划中就有数学的巨大作用。一席话让那位学生茅塞顿开,口服心服,他感觉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师,不仅是导师,也象是那位给儿子写信的父亲,也象是朋友。他由衷在感激这位老师,初中快要毕业了,虽然明知考高中无望,但他不得过且过,而是尽最大努力学好知识。这就是情感的力量,课堂教学也需要情感,也许有人会说,语文教学是作家的情感传递,读者怎样理解都可以,而数学是严密的逻辑推理,3+2=5不能等于6。充满快乐气氛的课堂会否干扰学生的严密思维,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如果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思考的余地。老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学生依赖老师的结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提问质疑被责为没用心听,课堂禁若寒蝉,这样的课堂又何来进行严密的思考的。只能记住结论而已。所以课堂教学应以素质教育的开放式,以启发引导,让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质疑问难,敢于争辩,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不能板起面孔教学,把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当作培养发现问题能力的大好事。因为只有暴露了问题才会引起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愿暴露问题,作业质量差就差呗,老师只能从学生的作中发现问题,再去纠错补课,学生还是被动者,事倍而功半。所以,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寓知识教学于快乐之中思维活跃,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升。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仍然需要体现情感因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评价一般体现在对考试成绩的排名。排名的目的有二,一是便于老师掌握情况,二是为了奖励优秀,致于差的不必罚,也自知其差距,这是遵循学生成就感和好胜心的心理规律的举措。但这不是素质教育的情感激励。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是要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的。以上的评价只是突出优生而忽视了差生,要面向全体就要因材施评。办法是把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分等级评价,每个等级评出一定数量的优秀者。这样,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激发竞争意识。差生也不致比得灰头土脸,优生也不会掉以轻心。那种全班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只考虑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在知育里只考虑了现状而忽视了成长过程,那些智商较低但有远大志向的学生,他们的将来不一定不及智商高者辉煌。
以上是对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改革评价与新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