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富加镇五福九年制学校 620575)
【摘 要】初中历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所以又具有情感性,教学中要利用教材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历史 情感教学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人文课程的思想教育与专门的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育方式是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打造未来的建设者,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知识、讲道德、守纪律的公民。不同的是思想品德课是以道德的法制理论为主,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教育,而历史学科则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是思想渗透的重要途径。因为学习历史最终要落实到怎样面对现代的机遇与挑战。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不是培养那种历史棋盘的局外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传承文明,创造未来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让历史教学具有激发斗志的情感性。情感性应体现在知识教学的方式上,这些方式不应是应试教育的满堂灌、注入式。应是素质教育下的方式。这些方式是打破应试教育的三中心的。即打破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即课堂教学情感化,教材开发情感化,第二课堂情感性。课堂教学是以课文为内容的,要使学生学有兴趣,首先要对学习历史有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由老师讲解,可以由学生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在教师主导下得出结论。比如讨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知兴衰知道社会发展的规律。知道规律于自己有何关系,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学习历史可以使自己了解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的正确性。从而自觉地不折不扣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与那些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行为作斗争。增强社会责任感,落实到自己的身上,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得出了这一结论就可以有机地联系为祖国的崛起而贡献力量的革命先辈的事迹。这时,又可以让学生回忆收集有关的人和事。他们会纷纷举出例子。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那辈人,很多去法国勤工俭学,以寻求救国之路。
又如从小立志奋发成才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的毛泽东。他曾写过一首诗:“男儿有志出乡关,不学成才誓不还,葬生无非桑梓地,祖国无处不青山”。我们就要学习革命前辈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奋斗成才。这种展开联想的方式就把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了,并产生读书不只是为将来的就业那么短浅的目光。而首先是为国家,国家富强了,个人的幸福也就在其中了。这里还可以联想到那些放弃国外高薪而回家搞建设的学者们,如钱学森那一辈的科学家们的优秀事迹。也有当代科学家们的动人故事,比如近年来就有很多归国人才的故事。有位记者采访其中一位归国者,问他为何要放弃高薪归国工作,他说他看见美国为了他的一己之私,为了巩固他的霸权地位,从科技上打压中国,是可忍,熟不可忍,所以要学习先辈科学家的精神。这些生动的故事将激发学生为祖国而成才的奋发激情。又例:历史上那些为了反抗侵略,保卫国家,推动社会前进的仁人智士,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在讲述他的事迹时,也要贯注满腔情感。平铺直叙不足以激发爱国情怀,而应调动文学艺术手段。如插叙故事,或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讲民族英雄的故事活动。有位在讲到岳飞抗金时,插叙了一些生动的故事,把岳家军大败金军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讲到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时,把冯婉贞讲得绘声绘色。
如:“186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京都周围无恶不作,有一天冯婉贞把村民召集起来,说洋鬼子要炮击咱村,我们除了抵抗,别无办法。有人说他们有洋枪洋炮。冯婉贞说,我们长于武术,只要我们与他们混战,他们的洋枪洋炮就不如掏火棍。大家按她的设计如此设伏。当敌人钻进了伏击圈,他们突然突出敌阵,与敌人短兵相接混战起来。敌人的洋枪洋炮始终不敢放。有一个鬼子照着我们的人扣动了板机,谁知子弹打进了一个鬼子的屁股。冯婉贞挥舞大刀左挥右砍,象切瓜一般。只见鬼子的脑袋象西瓜一样滚落地上,敌人只好挣脱我们,屁滚尿流地逃窜了。老师这则故事插曲,象打评书一般,激荡着学生们的心。学生们也随着战斗的胜利而大快人心。对侵略者仇恨和对反侵略英雄的赞颂,都写在学生们的脸上,刻在他们的心中。这就是用文学艺术(讲故事是文学表演形式之一)辅助历史教学,以情感的力量收获了思想教育效果。又例:有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十分重视对当今世界发展和中国走向世界的形势的研究,初中毕业后,又读了职业高中,有了一技之长后,随叔父去非洲发展。以较高的英语水平与当地懂英语的人们交流,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几年之后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另有一个学生即不精通世界历史,对地理环境更一无所知,盲目地随外出务工的队伍去了一个岛国,因在语言、风俗、环境等方面严重水土不服,不仅身体不适应,工作也不顺利,几年过后无功而返,才知道学好历史的重要性。才懂得了历史学科是整合人文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内容,没学好历史,就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些具体而生动的例子,由于触及了学生将来的生活,所以激起了同学们深深的思考。这也是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生动活泼的方式,在提高知识素质,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这种能力突出地体现在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在理想的树立,职业的选择,发展的计划等方面“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才能取得成功,而教学要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情感教学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