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谈德育形式的多样性--作者:陈德君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武阳镇初级中学 620860)
【摘 要】德育是要讲求实效的,形式的多样性是讲求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德育  形式
  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提高学生素质,形式的单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失去学习兴趣“。青少年的心理规律是怎样的呢?他们好奇,求知欲和成功感强,形式的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
  鲁迅先生谈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也说过,形式应多样化,这好比赏花,如果每天都赏同一朵花,哪怕这朵花有磨盘大,也会厌倦的。学习其它学科是如此,学习道德法制也是如此。要讲形式,先谈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有时候,有的思想家强调法制,有的思想家强调礼治,但实施结果都失之偏颇,应礼治与法制相结合。道德观念是实施法制的基础。如果不是这样,试想,一个人连道德都不遵守的人,法制观念一定也淡薄,一个很懂道德的人,他可能是个遵纪守法之人。没有道德观念的人,法制是不起作用的。
例如,没有爱国之心的人,敌人用金钱买他干背叛祖国的事,他一定会干的。如果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当敌人用金钱也收买不到他背叛祖国,而且他还要检举揭发敌人的企图,并与敌人斗争。如果只培养道德品质,不培养法制意识,他就不懂法律条款。一个不懂法律的人,道德品质再好也要无意地踩着法律的红线。所以培养道德品质与培养法制精神并重。但首先要把道德品质的教育落到实处。要落到实处,就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教法。应试教育采取注入式,强调死记硬背地记住,能考试得高分就是优秀。这样的结果,有个别人书面考试成绩很优而行动很差。这样的人长大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口是心非,当了官危害更大。曾有个县长,在县乡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讲反腐倡廉讲得头头是道,但话还没讲完,反贪局就来把他“请”走了。究其根源,他读书时就是道德与法制的理论背得滚瓜烂,行动不沾边。那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在德育活动中培养美德,在法制活动中培养法制意识。德育活动多种多样,有讲道德故事,参与德育体验。讲法制故事,参与法制体验。例一,讲德育故事。这个活动应师生共同参与。老师讲学生讲。老师讲是有针对性的讲,学生讲,讲自己最感兴趣的。如老师发现班上有部分学生炫富攀比富有,瞧不起家庭贫困的学生。这种思想缺乏对弱者的同情,缺乏对弱者同情会出现很多弊端。比如失去见义勇为的思想基础,资本主义国家是金钱至上,为了钱什么恶劣的事都能做,没有钱则不会为别人白干。所以弱者无钱,则不愿为弱者做想。若他当了国家干部就不会关心穷苦的人,就不会制定扶贫政策。
  针对炫富瞧不起弱者的心理现象,有位老师讲了如下故事:《习近平主席深入凉山访贫》,前年的一天,凉山州某村,早晨,朝霞如红花满天,喜鹊不停地叫着。俗话说,喜鹊叫,客人到。今天必定有贵客来吧。不一会儿传来好消息,中共中央主席习近平同志一行人到村里访问,他们来到一户贫困人家,穿着普通人常见的衣服,这户人家也没什么豪华的凳子,就是普通人家的木头长凳。既不光滑也不美丽。如果城里人来到这里,他们一定会怕城里人笑话,而且有些城里人还要把凳子擦又擦才坐下,可是习主席当过知青,能体会农村人的困难,他与农民心连心的。一下子就坐了下去,地上没有地砖,只不过扫得比平常干净而已。习主席即刻与村里人拉起了家常,年收入多少?够开支吗?有病能上医院吗?等等,要说按劳取酬。那些富豪们的功劳都比习主席大吗?但富豪们穿金戴银,而他穿的即不是上千元一件的衣服,坐的也不是上千万一部的豪车。他心中想到的是全国每一个人的幸福,而在我们的同学中,却有人总想着自己多么富有,多自豪。但他们是在拼爹,而不是拼自己。父母的本事不等于自己的本事,懂得教育的家长,再有钱,也让孩子骑自行车或步行。而有的人本来并不富裕却强要父母给他买昂贵的衣服,买高档的电动二轮车。与习主席比吧,不要与富人比。比学习成绩吧,比做人的美德吧,不要比金钱。这个故事,虽没有复杂离奇的情节,甚至算不上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只是讲了一件习主席访贫问苦的事。而这件事,也许班上的大多数同学在电视新闻里也看到过,但却没有认真分析思考过。今天经老师讲出,揭示出了深刻的意义。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种讲现实中的故事的教育形式比讲空洞的道理更有用。更能使学生内化为思想品质。
  例二,在一个公共场合的墙上,贴着一幅宣传画,画上有一面五星红旗,一个还未上小学的玩耍的孩子用又湿又脏的小手去摸了一下五星红旗。在场的一位初中学生看见了,轻轻地对那幼儿说:“小弟弟,这是五星红旗,不能弄脏”。说完从口袋里拿出卫生纸,去附近醮了点水,慢慢地把弄脏的地方擦干净。这位初中学生是有意在生活中体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那位幼儿是无知便无错,但这位初中学生见了,他就不能不管,他管了,亲自参与了爱国行动。在他心中,擦干净五星红旗不是件小事,在众人看来,也不是件小事。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爱国之心的人,是不会做出这个举动的。这小孩又不是自己家里的人,与自己何干?亲自体验了,那爱国情怀就会更深地在心中成长,五星红旗就在心中高高飘扬。这样的人,他将来当了普通一兵,就会握紧手中枪,保卫祖国,他当了干部就会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团结出版社(2004)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