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过程参与--作者:胡瑞玉
(四川省仁寿县钟祥镇小学校 620593)
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过程参与,这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 数学学习  过程参与
   知识的过程参与是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方法。以前有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逃难逃到一座深山里,那孩子已经七八岁了,要学习什么能学会了。但那位母亲十分疼爱他,只让在山洞里住着玩蝈蝈,自己上山寻食物。野鸡打回来了,野核桃拾回来了,野菜也摘回来。在洞的另一侧,一会儿也升起了火苗。三个石头当灶,从山上拾回来的土盆子(那是野炊的人们丢下的)当锅,食物熟了,与孩子一起吃,就这样,在山洞过了三个月。有一次母亲照样外出找食物,不料山洪暴发,她跌入山涧死了。孩子从此失去了依靠,不会寻找食物,不会生火,不会做食,他饿着肚子走出洞子,草坪上野鸡不少,可他怎么捉得着呢?树林里野核桃、山胡桃不少,可他怎么能得到呢?结果三天之后,他饿死了。评析:这位母亲疼爱孩子,只想自己劳动而不让孩子参与获取食物过程,以致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完全没有生存的能力,结果害了孩子。如果把数学教师比作那位母亲,那位孩子就是学生,那恰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轻过程重结果。只要学生记住了该记住的结论,与一些解题方法,能做课后习题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那一时间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比如教乘法九九表,教师也讲九九表形成的过程,但没列出重点,只是让学生了解,而把重点放在背记上,只要学生背熟了,做乘法除法就有本钱了。
    曾有个学生在做乘法时忘了“八九”是多少了,此题便放弃了。而另一个班,由于老师十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九九表中每一句口诀的形成,都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制作的。如二三得六,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堆石子,每堆3个,学生也在纸上画出任意的物件,比如两簇木棍,每簇3根,二个3就得出了6的结果,这就叫二三得六。当同样遇到“八九”忘了是多少时,他可以回忆形成过程,八九就是八个九,依次背记一九得九,二九十八……这样“八九七十二”就死而复生的记起来了。这就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试教育就是授之以鱼,素质教育就是授之以渔。有著名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教给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起自学能力,才能达到不教之目的。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就是教给学习方法的重要形式。下面举例说明。例如,为了让学生印象深刻地记住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征,有的老师编出形象生动的句子让学生记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如果这些句子不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岂不更有效。有位老师是这样教的。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真分数分子分母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会得出分母大,分子小。又问假分数的特征呢?学生又会得出分子比分母大,这时再启发母与子在生活中就是母亲与孩子对吧。想想他们的年龄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当然母亲大于孩子。
    又问,再看看真分数是否符合这个真实情况呢?学生回答这是真的。再看假分数是否符合真实情况?学生回答,这是假的,不符合。老师这才总结,所以我们得出“母大于子为真,子大于母为假”。这句话易记吗?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因为有了参与分析的过程,那就不是一句抽象的话,而是与知识紧密结合的话。又例: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的老师直接以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几何推理证明,学生只是理解掌握。如果没有老师的传,学生就处于无知状态。这又是授之鱼而使学生没学到捕鱼技术。而另一种教法是这样的:先叫学生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再在黑板上画一把剪刀,而且头天就布置了每个学生备一把剪刀。让学生思考:要证明三内角和剪刀可以用上吗?学生把两者联系起来。他们会想到,如果把三个角拼接起来看看是否180°不就证胆了。要拼接就要剪下两个角贴在另一个角的旁边,这就要用剪刀,于是学生回答了剪刀的用途。这时老师让学生进行操作。同学们动脑动手,剪下两个角拼接在另一个角上。这时可以观察三角合在一起恰好成为一个平角(180°)。这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一个证明过程,理解得深,经久不忘。
   但如果学生质疑拼接法有没有误差呢?若拼接有误差,用量角器量,也许是179°,也许是181°呢?如果真有学生这样质疑,说明这个学生的思维十分严密,应予以肯定表扬。既然提出了问题,那还可以用几何推理再证明。先让学生复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中角与角有哪些关系。当复习了“两个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1、内错角相等;2、同旁内角相等之后,就再让学生可以用什么办法用上这些性质。思考的结果是作三角一条边的延长线,作一条边的平行线。这样由以上两个推论,就把三角形的另两个角都搬到外面,与另一个角拼在了一起,就等于180°。而且不会象纯拼接观察一样有什么误差。这样既有了实际观察,又有了理论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推论就牢牢地扎根了脑际了。这也说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原因是授之以渔的好方法。
     又例:刚学了面积概念,又学体积。面积与体积一字之差,为了加强理解的透彻性,应把体现两个概念形式呈现出来加以比较。如画一个正方形。前者只是一个平面图,没有高,即没有厚度,厚是生活中通俗用语,把它与高结合起来,就易理解了。让学生比较观察,正方体有厚度,即“高”。这是区别。又如,比较照片与实物,照片是平面图,里面由若干图形组成,实物是立体,有厚度。引导学生比较观察,就是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得深,记得牢。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