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龙马镇中心小学
摘要:学生的思维能否活跃,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关键词:
应试教育搞注入式,老师讲学生听,没有思考的机会,思维怎能活跃呢?素质教育是启发式,有思维的方向,给思考机会,思维便活跃了起来。例:教10以内加减法。先画3个苹果在黑板上,说我们再加上2个苹果,看看老师做得正确不正确?老师用毛刷擦掉2个,有学生不能判断,大多数学生说,不能擦掉,应再画上2个。这时老师肯定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把擦掉的补画上,再左右边(隔一空)画2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也有同学不能判断,因为对一共这个数学术语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大多数同学知道是合起来的意思。于是说“一共是5个”。老师又肯定了大多数同学的说法。这时老师总结强调,“加上”就是增多的意思。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加上用“+”表示。一共的数在加法是叫“和”,写在等号后面。那3+2=5,这样教,学生无论知道是还是不知道的,都进行了思考。这就是启发之后给机会让学生思考,就使思维活跃起来了。只有思维了,才能内化为能力。又例:学生对总数和序数易混淆,为了这个判断,有位老师先画一根数轴。在数轴从1到100标上数。让学生看着黑板,在数轴下面写上23个和第23个。老师用一个圆圈把1到23的数字圈起来,说就是23个。所以,说一堆西东有23个,就是这堆东西总的个数。老师把刚才画的圆圈擦掉,只把23这个数圈上,说这就是第23个。即从1数到23或在数轴上找到23,就是那个数,它是在数轴的序列里的一个数。只有一个数,而不是23个数。这么讲学生一定也会懂。但理解不深刻,没有内化过程,记得也不牢,需要反复强化。如果这样讲又如何的?也画上一根数轴,标上数。在下面写上请用圆圈标出23和第23的数。然后抽一个同学上来用粉笔操作,下面的同学就看着他是否画正确了。这时上面的和下面的全部都在积极思维。若画错了,请下面的同学纠正,若画正确了,就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就理解深刻了。这就是由于思维的活跃带来的好结果。又例:有10馒头和10个人,大人一人吃4个,小人4人吃一个,问大小人各多少人?在未进入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时,在算术领域,学生无从下手。这时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予以启发。在一间屋子里有男女工人共20人,要外面的用一定的方法得出男女各多少人?看看谁能想出办法。这是遵循小学生好奇心和就成感的心里规律,用激将法激发学生想办法(积极思维)。当同学们束手无策时。老师说当时门外的人有一个人想出了办法。他去外面弄来20件男下装,放在门口,说凡是男同志就可以免费取走一条。结果取走了12条,这样就判断,屋里有12名男工人,8名女工人。同学们说这个人用的什么方法,同学们用的词语当然各不相同,但老师肯定他们理解了意思。不是用直接的方法而是间接的方法。直接的方法是进屋去看,而不许进屋就必须用间接方法去试探。有了这个故事的启发,老师又引导学生去对那道题想办法。这样同学们不再死想直接方法而是想间接的方法了。又在老师一步步启发下用假设法。假设小人的吃量与大人的吃量一样,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同学们飞快地思考并计算,结果一共应吃40个馒头,又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是假设小人的吃量与大人一样造成的。那么现在的吃量比实际吃量一人多了多少?那就是4- (4人吃1个)=3 个。假设后的总吃数比原来多了多少?即40-10=30个。看来这30个就是假设小人每人比实际多吃的3 造成的?大家赞同。这样怎样计算出小人的人数呢?即30÷3 =8人,大人是10-8=2人,验算8× +2×4=2+8=10(个)与题意相符。评析:这种教法也用了启发思考法。把学生的思维高度激活了。便内化为能力了,以后遇到同类问题,他们一定会触类旁通了。如果由老师自己演示讲解,学生们一定还有不少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呢。又例:老师出了一个题。在桌上放了一小盆水,在旁边放了一个不规则的石头,问谁有办法测出石头的体积?这个富于挑战的问题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想到还是想不出水与石对在测体积上能扯上什么关系。这时老师又讲了一故事。说古时候的木匠祖师爷鲁班,带领他的众徒弟去河边树林里砍树,而且节省大量的劳力轻松地把木料运到下游几十里的河边去。当徒弟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鲁班把酒杯故意弄倒,桌上湿了。这时鲁班把酒杯一推,酒杯轻易地跑了很远。根据生活经验,众徒弟茅塞顿开,说趁河水结冰时,从冰上拉运木料很轻松,速度又快,拉得又多。这就对了,这就是鲁班的行为启发法激活了徒弟的思维。现在让学生重新看着桌上的水和石头。这时有学生茅塞顿开了。他说,盆子里水是满的,把石头放进水里,盆里的水会溢出来。如果先把小盆子放在一个大盆子里,溢出的水就装在了大盆子里。拿出小盆子,把大盆里的水倒进量杯里,量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了。大家一致赞同。老师也肯定了这个方法。并总结这与古时候的巧测皇冠的方法是一样的,又与语文课本里的曹冲称象的方法类似,都是用间接的方法来解决直接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说到这里,应该得出结论: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就要用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活活泼的方法,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面的方法就是生动活泼的形式,只要不断创造,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